四川茶马牛宝章修扬子墨池以书索题咏
子云一去千余载,惟有成都墨池在,
草玄此地是邪非,玄文今在人谁知。
虽逃刘歆酱瓿阸,鼠壤蛛窠蠹鱼宅。
岂无学者工探求,不讥僭圣几残余赘肬。
自从马邵造玄域,晁氏谱之张氏翼。
亦云察矣人犹疑,试为诸老申其辞。
易书广大包天地,辞变象占都一致。
世儒造入各不同,有一于此均为功。
况於易玄互相发,不同之同真善学。
历家中首先黄钟,虽以坤复为初终。
纪日天正始牛宿,又以日星分左右。
起从冬至易玄均,玄意欲取臣承君。
易书八八而用七,玄文九九而存一。
易分六位中二五,臣志上通君下取。
玄以一五而为中,君道君尊臣代终。
玄文王日易主岁,易书为经玄为纬。
谓玄於易地承天,就中邵子尤知玄。
或云玄准卦气图,是图疑亦非圣书。
岂知中复与咸遇,乃是阴阳自然数。
或云玄倣太初历,黄钟之分八十一。
岂知虚三与虚九,其数虽同其法否。
或云玄象宗浑天,浑天方象包於圆。
岂知兼用盖天说,盖以舆地承纯乾。
后来支榦及声律,运气参同至太一。
与易并行人不讥,千岐万辙同一归。
况玄於易同而异,何独於玄苦讥议。
子云之师曰林闾,鹤山之下谁其徒。
自翻机杼作生活,律历图书无不合。
若非马邵晁张伦,后世几无扬子云。
后世子云今继作,而此玄文终寂寞。
空余绘象与棠阴,聊与文士供嘲吟。
作者魏了翁资料

魏了翁的诗词全集_魏了翁的诗集大全,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大臣。庆元五年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历任国子正、武学博士、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擢潼川路提点刑狱,历知..... 查看详情>>
魏了翁古诗词作品: 《和杨尚书韵送蔺恭甫归永康》 《和李参政正旦闻边报》 《和李致政花石山诗》 《和虞永康美功堂诗》 《洪士龙以洪舜俞考功所作竹洲精舍记见问》 《鹤山书院前为荷塘三即其小屿筑亭久矣春后八》 《湖北提刑林寺丞赴召以书索诗》 《歌诗三十五韵送前知隆庆任侯赴召》 《朝鲤·物生宇宙间》 《次韵薛秘书见遗玉臂格谢书则堂扁额》
四川茶马牛宝章修扬子墨池以书索题咏原文及翻译赏析
魏了翁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次韵虞永康庐居生芝》 - - 魏了翁- - 河南富贵花,人与谱姓氏。惟兹三秀者,不谱亦名世。肖形草木均,出处哲人似。无然而致之,朝菌何异此。广陵张氏庐,厥应医孝祀。新丰李兴茔,修柯媲白紫。意诚物皆诚,人瑞草亦瑞。萧条羌
- 2. 古诗《先立春一日电雪交作程叔运赋诗次韵》 - - 魏了翁- - 自从日驭行牵牛,四十五日为春朝。谁驱阿香送劈历,更遣玉女来姑瑶。从来雷雪不两立,有如皋禹於驩苗。闯然方驾朝正月,是反常性皆为妖。阳孳於子达於寅,蛰虫欲动寒鱼跳。苍龙久移旧
- 3. 古诗《满江红·月上南箕》 - - 魏了翁- - 月上南箕,还认得、去年星历。知谁把、一天星象,荡摩朝昔。若使平生浑自弃,如今老大何嗟及。更年来、偏得钝工夫,蹉跎力。溪瘴碍,蛮烟隔。穹壤断,江山窄。纵燕巾滥宝,楚山囚玉。小小
- 4. 古诗《重阳前一日约寓公饮于新开湖之西港有歌词者》 - - 魏了翁- - 吾州远景楼,为天下第一。下有千尺湖,长虹倚斜日。烟云纷蔽亏,草树互蒙密。人既位通显,湖犹困遗逸。一段云锦机,割截不成收。我来划见之,慨然为拈出。凹者豁以舒,凸者疏而溢。乃取半
- 5. 古诗《鱼耶孙氏挽诗》 - - 魏了翁- - 可堪风撼木,不见雪盈簪。嫠纬愁春昼,儿书课夜深。米盐毋我累,惸独是予心。未报熊丸苦,寒堂服已廞。
- 6. 古诗《昨有祷于社稷及境内山川是夕枕上闻雨》 - - 魏了翁- - 郊宫方社诗攸重,川泽山林礼所崇。古祀不修牲币废,梵鐃声里纸钱风。
- 7. 古诗《用真景元韵题豫章朱正父湖山清隐诗卷》 - - 魏了翁- - 乾坤尔阔着吾庐,水绕山环仁知居。君友东湖徐孺子,我闻西洛邵尧夫。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閒非圣书。聊借斯言相赠勉,乐颜之乐即颜徒。
- 8. 古诗《次韵黄判官喜雪》 - - 魏了翁- - 天马流行泽上坤,玉龙飞洒水边村。扶持农扈培邦本,排荡阴机立岁无。遍地诗材供墨客,通宵酒令属侯门。却怜赤子无衣褐,仰面苍苍汉少恩。
- 9. 古诗《柳梢青·记得年年》 - - 魏了翁- - 记得年年。阿奴碌碌,常在眼前。彩舫吴天,锦轮蜀地,阅尽山川。今年苦恋家园。便咫尺、千山万山。但想称觞,三荆树下,丛桂堂边。
- 10. 古诗《韵语·新妇尖连赵家墺》 - - 魏了翁- - 新妇尖连赵家墺,憩龙山望上皇村。若言此兆为前定,人事是非都不论。
魏了翁的名句翻译赏析
-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 - - 魏了翁 - - -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 翁前子後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许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 - - 魏了翁 - - -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