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桂·咏丹桂
作者陈维崧资料
陈维崧的诗词全集_陈维崧的诗集大全,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 查看详情>>
陈维崧古诗词作品: 《莺啼序·兰陵邵子湘》 《戚氏·柬程村文友》 《哨遍·读彭禹峰先生诗文全集竟跋词卷尾兼示令子中郎直上两君》 《哨遍·咏弹筝》 《三台·春景用万俟雅言清明原韵》 《怨朱弦·寄淄川毕载积使君》 《宝鼎现·甲辰元夕后一日次康伯可韵》 《六州歌头·春霁寄兴》 《六州歌头·邗沟怀古》 《六丑·秋日将往吴门先寄园次澹心展成既庭诸子》
月中桂·咏丹桂原文及翻译赏析
陈维崧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贺新郎·赠高内翰澹人》 - - 陈维崧- - 家傍红墙里。羡薇郎、桃花绶带,翩何清绮。白玉阑干黄金钥,别殿秋晴似水。频宣召、綵毫才子。尘世那知天上景。但微闻、奏赋天颜喜,眉子砚,澄心纸。鄙人琐琐吴蒙耳。怅生平、潜踪
- 2. 古诗《鹊桥仙·七夕同蘧庵先生暨诸公饮桢百堂中漫赋》 - - 陈维崧- - 天边枕簟,人间瓜果,比夜嫩凉分取。次公原是醒而狂,谁耐乞、七襄残缕。穿针楼下,凭肩殿角,何限喁喁私语。只因乌鹊事荒唐,误尽了、许多儿女。
- 3. 古诗《沁园春·题西溪钓者小像》 - - 陈维崧- - 彼君子兮,自序生平,西溪钓徒。有柴门临水,一群鹅鸭,松关负郭,四壁图书。注易逍遥,弹琴廓落,屈指知非十载馀(时钓者年六十有九)。焚香坐,俯衣晖杰阁,饱瞰晴湖。多时兴在乘桴。且一苇苍茫
- 4. 古诗《寓兴用稼轩韵同蘧庵先生作》 - - 陈维崧- - 斫屣吹箫吴市间,恨无大药驻红颜。诗情浩荡风中絮,身计微茫海外山。耽放浪,恣萧闲,烟波境界十分宽。新衔麯部兼茶部,旧署园官并橘官。
- 5. 古诗《沁园春·题袁重其负母看花图》 - - 陈维崧- - 吉贝沿街,枳壳丛阑,葵榴映墙。算三牲五鼎,贫家时缺,千红万紫,夏日方长。衣著斑斓,躬为痀偻,负得萱闱出北堂。蓝舆少,笑相君之背,软胜匡床。笋篱药坞徜徉。惹白发逢欢意转伤。记早年歌
- 6. 古诗《念奴娇·寄董玉虬侍御秦中》 - - 陈维崧- - 黑窑秋夜,记临风痛饮,黯然言别。我去汴城君绣岭,一样前朝陵阙。麦积山高,木皮岭滑,度陇何须怯。汉家节使,天边铙吹不绝。且自掷帽狂呼,绕床大叫,卢采输谁喝。莫听渭桥呜咽水,残了秦时
- 7. 古诗《沁园春·赠宋御之》 - - 陈维崧- - 君果然耶,五十之年,而仆如之。记王珣宅畔,呼鹰盘马,伍胥塘上,赌槊围棋。一水青山,满船红烛,绾定垂杨万缕丝。兰亭会,正客逢雨后,人到春时。如今旧事难追。被海水天风澒洞吹。将曹刘沈
- 8. 古诗《清明感旧》 - - 陈维崧- - 正轻阴做来寒食,落花飞絮时候。踏青队队嬉游侣,只我伤心偏有。休回首,新添得、一堆黄土垂杨后。风吹雨溜。记月榭鸣筝,露桥吹笛,说着也眉皱。十年事,此意买丝难绣。愁容酒罢微逗。
- 9. 古诗《鹧鸪天·秋日拨闷作》 - - 陈维崧- - 一派凉秋似镜湖,西风萧瑟雁衔芦。楼头竹暗晴难妥,枕底橙香酒易酥。伤老大,笑髯癯,霜红露白转踌躇。鳆鱼苦笋拦街贱,不见钳奴并态奴。
- 10. 古诗《送入我门来·寄书》 - - 陈维崧- - 香茗才情,簪花模样,斜舒蜜色笺儿。霜毫才吮,早已泪如丝。楚天楼上湘娥倚,奈湘雨湘烟十二时。说与天涯游子,近日恹恹春病,生怕难支。为趁双鱼,无物寄相思。真珠滴向红绡满,怕绡滑珠圆
陈维崧的名句翻译赏析
- 安得普天免冻馁,白头蹇拙甘途穷 - - - 陈维崧 - - - 《二日雪不止》
- 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 - - 陈维崧 - - - 《沁园春·十万琼枝》
- 水拍晴莎,山衔春店,飞花落絮悠扬。打鱼放鸭,四月好时光 - - - 陈维崧 - - - 《蜀山谒东坡书院》
- 何处玉箫金管,犹唱雨丝风片,烟水泊游船。此曲纵娇好,听者似啼猿 - - - 陈维崧 - - - 《夏五月大雨》
- 江南忆,白下最堪怜 - - - 陈维崧 - - - 《岁暮杂忆·白下最堪怜》
- 翩然上,掠绿草,拂苍苔。粉裙欲起未起,弄影惜身材 - - - 陈维崧 - - - 《咏美人秋千》
- 落日古郯城,一望秃碑苍黑。怪底蜗黄虿紫,更苔痕斜织 - - - 陈维崧 - - - 《郯城倾盖亭下作》
- 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沉吟久,怕落红如海,流入春江 - - - 陈维崧 - - - 《咏菜花》
- 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 - - - 陈维崧 - - - 《虞美人·无聊》
- 何处回帆挝鼓,更玉笛、数声哀怨。回思往事,永嘉南渡,流人何限 - - - 陈维崧 - - - 《江行望秣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