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丙辰秋日书事
作者陈维崧资料
陈维崧的诗词全集_陈维崧的诗集大全,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 查看详情>>
陈维崧古诗词作品: 《莺啼序·兰陵邵子湘》 《戚氏·柬程村文友》 《哨遍·读彭禹峰先生诗文全集竟跋词卷尾兼示令子中郎直上两君》 《哨遍·咏弹筝》 《三台·春景用万俟雅言清明原韵》 《怨朱弦·寄淄川毕载积使君》 《宝鼎现·甲辰元夕后一日次康伯可韵》 《六州歌头·春霁寄兴》 《六州歌头·邗沟怀古》 《六丑·秋日将往吴门先寄园次澹心展成既庭诸子》
金明池·丙辰秋日书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陈维崧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好事近·隔院听琵琶》 - - 陈维崧- - 拍遍小阑干,何限塞鸿明灭。老去怕逢节候,正落红时节。沙场病卒搯檀槽,隔著邻垣说。似诉少年陈事,有玉楼金埒。
- 2. 古诗《渔父家风·赠梁溪赵叟》 - - 陈维崧- - 十年小阁自埋名,不爱卖丹青。随身并少林逋鹤,人比惠泉清。花一树,酒三升,了浮生。朝来微醉,拍手凭阑,雨后新晴。
- 3. 古诗《雨中花·雨窗咏梅和南耕作》 - - 陈维崧- - 连日春工寒勒住,绣不满、枝头娇嫭。一点胭脂,半廊香雪,开在无人处。漫倚画檐垂玉箸,我含泪、细为花诉。四海青衫,六宫红粉,几阵风和雨。
- 4. 古诗《沁园春·听梧轩夜集仍叠前韵》 - - 陈维崧- - 乌鹊惊飞,绕树无枝,谁为故乡。叹十年失路,愁云淰白,三秋伏枕,病叶删黄。欲哭不能,欲歌不可,冷尽吴钩一寸肠。繁华梦,梦华清全部,岐薛诸王。从头细与平章。算红烛今番第几场。正檀槽滚
- 5. 古诗《玉女摇仙佩·咏水仙花和蘧庵先生原韵》 - - 陈维崧- - 海国春深,洞天日晚,飘下几枝仙蕊。望去疑无,看来入画,朵朵风前拥髻。欲取馀花比。奈绯桃绿柳,大都难似。髣髴是、楚天如梦,湘水如苔,月明千里。有三两鲛人,群弄明珠,淩波游戏。今夜空
- 6. 古诗《醉落魄·咏鹰》 - - 陈维崧- -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 7. 古诗《贺新郎·奉赠蘧庵先生仍用前韵》 - - 陈维崧- - 识得词仙否。起从前、欧苏辛陆,为先生寿。不是花颠和酒恼,豪气轩然独有。要老笔、万花齐绣。掷碎琵琶令破面,好香词、污汝诸伶手。笑馀子,徒雕镂。秦宫汉苑描难就。矗中原、怒涛
- 8. 古诗《沁园春·泊舟胥江大风雨》 - - 陈维崧- - 胥母门边,暴雨奔浑,盘涡撞舂。见后潮文种,银袍鞺鞳,前山邓尉,黛髻迷濛。我岂茶商,得非估舶,讵少家园半亩宫。因何事,唱江楼啰唝,愁水愁风。须臾窈窕冲融。又浪静波恬漾远空。正淫龙歇
- 9. 古诗《沁园春·题徐祯起六十斑斓图》 - - 陈维崧- - 老友者谁,城北徐公,舞衣斑斓。有豆区一亩,藤花半架,晴山万叠。碧浪千湾。隐不求名,忧宁用老,竹户蓬门尽日关。家庭乐,喜庞眉矍铄,皓首团圞。相从樵父渔蛮。只戏鼓歌楼恣往还。笑鼎鼎
- 10. 古诗《东风第一枝·踏青和蘧庵先生韵》 - - 陈维崧- - 檐溜才停,街泥乍涴,花梢日影摇午。陌头霁景增妍,水边烟光添妩。茜衫笑检,忆春在、谢桥深处。正沿堤、叫燕吟莺,吹满一天风絮。篱杏糁、如尘鬓缕。溪柳罨、带烟朱户。画完江左亭台
陈维崧的名句翻译赏析
- 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 - - - 陈维崧 - - - 《好事近·分手柳花天》
- 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 - - - 陈维崧 - - - 《好事近·分手柳花天》
- 此意复谁识?当歌难自禁。劳君霜夜弹,莫打失巢禽 - - - 陈维崧 - - - 《将归留别练塘诸子》
-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 - - 陈维崧 - - -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 安得普天免冻馁,白头蹇拙甘途穷 - - - 陈维崧 - - - 《二日雪不止》
- 武昌万叠戈船吼。记当日、征帆一片,乱遮樊口。隐隐柁楼歌吹响,月下六军搔首 - - - 陈维崧 - - - 《贺新郎·赠苏昆生》
- 银钥杳沉沉,朱楼阻信音,流莺啼破绿窗深。清泪未弹红泪滴,流不了,到如今 - - - 陈维崧 - - - 《春愁·蝉鬓隔花阴》
- 如此江山,几人怜惜,斜阳断岸。正江南烟水濛濛,飞尽楚天新雁 - - - 陈维崧 - - - 《江行望秣陵作》
- 四月荆南桑柘美。泥就蚕房,雪净无尘滓。红帖糊门多禁忌,家家阿妇劳纤指 - - - 陈维崧 - - - 《荆南词》
- 五月荆南秋早莳。黄纸飞来,温语从天至。见说东南民力敝,秋租减半明年事 - - - 陈维崧 - - - 《荆南词·五月荆南秋早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