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丁巳中秋玉峰徐季重叶九来招饮三友园同集为宋既庭刘震修潘次耕徐立斋顾恪如宋南金即席分赋
作者陈维崧资料
陈维崧的诗词全集_陈维崧的诗集大全,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 查看详情>>
陈维崧古诗词作品: 《莺啼序·兰陵邵子湘》 《戚氏·柬程村文友》 《哨遍·读彭禹峰先生诗文全集竟跋词卷尾兼示令子中郎直上两君》 《哨遍·咏弹筝》 《三台·春景用万俟雅言清明原韵》 《怨朱弦·寄淄川毕载积使君》 《宝鼎现·甲辰元夕后一日次康伯可韵》 《六州歌头·春霁寄兴》 《六州歌头·邗沟怀古》 《六丑·秋日将往吴门先寄园次澹心展成既庭诸子》
念奴娇·丁巳中秋玉峰徐季重叶九来招饮三友园同集为宋既庭刘震修潘次耕徐立斋顾恪如宋南金即席分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陈维崧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江城子·郊游即事》 - - 陈维崧- - 心情早起太聊萧。出晴郊,涉兰皋。云水茫茫,不认路条条。只拣暗香深处去,还趁著,卖饧箫。春流碧到第三桥。野梅娇,绽篱腰。何处丝杨,和了酒旗飘。遥望前村偏隔水,亟唤个,小船摇。
- 2. 古诗《雨·故国金戈铁马》 - - 陈维崧- - 故国金戈铁马,衰年退笔残书。心情浑似欲栖乌,偏惹连天丝雨。风掣红旗纵猎,雨昏银烛呼卢。此声记得不曾无,那便凄凉如许。
- 3. 古诗《念奴娇·读顾庵先生新词兼酬赠什即次原韵》 - - 陈维崧- - 老颠欲裂,看盘空硬句,苍然十幅。谁拍袁绉铁绰板,洗净琵琶场屋。击物无声,杀人如草,笔扫㕙毫秃。较量词品,稼轩白石山谷。记得戏马长杨,割鲜下杜,天笑温堪掬。玉靶角弓云外响,捎动离宫
- 4. 古诗《黄鹂绕碧树·冬夜观剧感旧》 - - 陈维崧- - 燠馆风帘软,红槽榨酒,冬宵温煦。筝琶狎宴,是延秋杂爨,华清全部。一声入破,乍催醒、庭花无数。蓦提起、年少疏狂踪迹,许多情绪。记得江南燕乳。杏花村、绿杨才絮。恁时节、惯量珠买
- 5. 古诗《枕上口号·夜凉茉莉绽庭西》 - - 陈维崧- - 夜凉茉莉绽庭西,大有乡心不敢题。谁界窗棂数行月,可堪啼煞汝南鸡。
- 6. 古诗《贺新郎·为徐晋遗催妆》 - - 陈维崧- - 双绾同心结。喜今夜、新人二九,残年腊八。几队纱笼徐引导,光漾黄金跳脱。何况是、玉人如月。小捉养娘帘底间,问徐公、城北人争说。灯下看,果英发。天公更自风流绝。响琼签、且烦
- 7. 古诗《念奴娇·由亳州至归德途经木兰故里有祠在焉感赋》 - - 陈维崧- - 苔垣藓径,见灵旗玉貌,娟然幽处。传是木兰遗庙在,多少神弦赛鼓。绣袷蛾眉,红妆猿臂,飒爽真轩举。雌雄扑朔,世间何限儿女。今日满目关山,极天士马,杀气连营苦。安得月明飞锦伞,压倒萧娘
- 8. 古诗《千秋岁·摩空决起》 - - 陈维崧- - 摩空决起,此事偶然耳。材最小,风偏利。轻狂应有恨,浩荡凭谁致。须记取,青春牢把长绳系。已自飞腾遂,也算云霄器。莫浪语,休私喜。送来天上便,望向城头悸。真险著,老夫只合街头睡。
- 9. 古诗《太常引·坐积翠阁同吴园次赋》 - - 陈维崧- - 古苔绣壑乱泉鸣,呜咽说生平。耳畔恍挨筝,是落叶声耶雨声。画廊泼翠,茶铛翻雪,趺坐證三生。碧透小铜瓶,斜插朵黄梅更清。
- 10. 古诗《采桑子·杜陵诸弟飘零甚》 - - 陈维崧- - 杜陵诸弟飘零甚,几阵离鸿。捩影长空,燕市梁园类转蓬。后湖一雁尤酸楚,竟逐晨风。一去无踪,雨打夭桃坠冷红。
陈维崧的名句翻译赏析
- 堪嗟!齐台梁苑,残月晓风,剩颓墙败瓦。只苍凉、半林枫槲,四壁龙蛇 - - - 陈维崧 - - - 《江南忆同云臣和蘧庵先生韵》
- 酒罢燕歌竟歇,途穷赵瑟难求。滹沱水抱太行流,行过鄗南关口 - - - 陈维崧 - - - 《过冯唐故里》
- 光景如新宛记,记瑶台、相逢姝丽。微烟淡月,回廊复馆,许多情事 - - - 陈维崧 - - - 《秋感·夜来几阵西风》
- 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 - - - 陈维崧 - - - 《好事近·分手柳花天》
- 安得普天免冻馁,白头蹇拙甘途穷 - - - 陈维崧 - - - 《二日雪不止》
- 湖上水连天,湖光卷尽寒烟。玉娥一去几千年,尽日凝妆俨然 - - - 陈维崧 - - - 《题秦邮露筋祠》
- 江南忆,懊恼十西湖 - - - 陈维崧 - - - 《岁暮杂忆·懊恼十西湖》
- 落日古郯城,一望秃碑苍黑。怪底蜗黄虿紫,更苔痕斜织 - - - 陈维崧 - - - 《郯城倾盖亭下作》
- 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 - - - 陈维崧 - - - 《好事近·分手柳花天》
- 提罢匕首入秦,不禁忍俊,缥缈思登华。白帝祠边三尺雪,正值玉姜思嫁 - - - 陈维崧 - - - 《读屈翁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