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观资料

秦观的诗词全集_秦观的诗集大全,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扬州高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 查看详情>>
秦观古诗词作品: 《和书观妙庵》 《广陵五题其四次韵子由题摘星亭》 《和王定国·峥嵘岁月徂》 《和王通叟琵琶梦》 《和王忠玉提刑》 《观贺秘监堂·老仙旧地枕东城》 《观贺秘监堂·史君平昔慕玄清》 《和书天庆观贺秘监堂》 《还自广陵·南北悠悠三十年》 《和游金山·江流会扬子》
秋日·月团新碾瀹花瓷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秋日·月团新碾瀹花瓷》赏析_作者秦观,其内容如下:第二首描写家庭生活中的闲适情趣。一二句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月团(茶饼)新碾,花瓷为杯,茶美而器精,说明诗人很通茶道。饮罢呼儿课诵《楚词》,更见教子有方,他同把酒..
古诗《秋日·月团新碾瀹花瓷》创作背景_作者秦观,其内容如下:《秋日三首》是北宋词人秦观创作的组诗作品。前两首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都以观察细致见称。第一首写邗沟附近的水乡夜色。第二首写家庭生活的闲适情趣。第三首是写雨后..
秦观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春日杂兴·艺籍燔祖龙》 - - 秦观- - 艺籍燔祖龙,斯文就沦丧。帝矜黔首愚,诸巂出相望。扬马操宏纲,韩柳激颓浪。建安妙讴吟,风概亦超放。玉绳带华月,艳艳青冥上。奕世希末光,经纬得无妄。儿曹独何事,诋斥几覆酱。原心良
- 2. 古诗《离魂记·深闺女儿娇复痴》 - - 秦观- - 深闺女儿娇复痴,春愁春恨那复知。舅兄唯有相拘意,暗想花心临别时。离舟欲解春江暮,冉冉香魂逐君去。重来两身复一身,梦觉春风话心素。
- 3. 古诗《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 - 秦观- -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 4. 古诗《清溪逢故人》 - - 秦观- - 共约来春会,牙樯发画船。和风杨柳岸,微雨杏花天。故国应携手,前途共箸鞭。吴儿看环佩,珠树秀婵娟。
- 5. 古诗《林次中奉使契丹刘仲平出倅郓州同舍十有六人》 - - 秦观- - 鲜车百乘使龙庭,路指全燕古北平。祖帐列仙修故事,行台诸部奏新声。留犁挠酒知胡意,尺牍移书示汉情。纳节便应归法从,中途已报制书行。
- 6. 古诗《崔徽·蒲中有女号崔徽》 - - 秦观- - 蒲中有女号崔徽,轻似南山翡翠儿。使君当日最宠爱,坐中对客常拥持。一见裴郎心似醉,夜解罗衣与门吏。西门寺里乐未央,乐府至今歌翡翠。
- 7. 古诗《照阁·弥猴镜里三身现》 - - 秦观- - 弥猴镜里三身现,龙女珠中万象开。未若此轩人散後,水光清泛月华来。
- 8. 古诗《觌觏二弟作小室请书鲁直名曰寄寂作此寄之用》 - - 秦观- - 力田不逢年,识者未宜闵。他时岁在金,百两无虚稛。士生当自量,天道平如准。汝兄鲁叔山,正坐不前谨。有琴亦无弦,何心尚求轸。客来欲颓玉,大白辄满引。官长既屡骂,诸生亦时冁。一口吸
- 9. 古诗《早春题僧舍》 - - 秦观- - 东园紫梅初破蕾,北涧渌水方通流。归去一春花月梦,定应多在此中游。
- 10. 古诗《孙莘老挽词》 - - 秦观- - 同功一体尽调元,独抱沉痾反故园。壶遂暮年非不遇,人生到此可忘言。
秦观的名句翻译赏析
-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 - - 秦观 - - -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 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 - - 秦观 - - - 《阮郎归·潇湘门外水平铺》
-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 - - 秦观 - - -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 - - 秦观 - - -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 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 - - 秦观 - - - 《长相思·铁瓮城高》
- 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 - - - 秦观 - - - 《》
-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 - - 秦观 - - -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 - - - 秦观 - - - 《一丛花·年时今夜见师师》
- 以故分甘委弃,不敢辄款于缙绅之门。比者,不意阁下于游从之间得其鄙文而数称之 - - - 秦观 - - - 《》
-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青旗、流水桥傍 - - - 秦观 - - - 《行香子·树绕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