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又新正过了
作者叶梦得资料
叶梦得的诗词全集_叶梦得的诗集大全,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一说祖籍处州松阳,为宋代名臣叶逵之后。绍圣四年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查看详情>>
叶梦得古诗词作品: 《点绛唇·高柳萧萧》 《玉楼春·花残却是春留恋》 《卜算子·晓雨洗新妆》 《减字木兰花·黄花渐老》 《临江仙·闻道安车来过我》 《临江仙·自笑天涯无定准》 《虞美人·绿阴初过黄梅雨》 《临江仙·卷地惊风吹雨去》 《临江仙·碧瓦新霜侵晓梦》 《浣溪沙·千古风流咏白苹》
八声甘州·又新正过了原文及翻译赏析
叶梦得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定风波·破萼初惊一点红》 - - 叶梦得- - 破萼初惊一点红。又看青子映帘栊。冰雪肌肤谁复见。清浅。尚馀疏影照晴空。惆怅年年桃李伴。肠断。只应芳信负东风。待得微黄春亦暮。烟雨。半和飞絮作濛濛。
- 2. 古诗《鹅湖山·鹅王牧群鹅》 - - 叶梦得- - 鹅王牧群鹅,浊世肯下游。积水近天阙,有时戏沉浮。老禅天人师,领略倾九州。初开选佛场,坐断诸峰头。当时江东西,海纳吞众流。岁晚徙山麓,华堂跨龙楼。至今韦公碑,照耀苍崖幽。陈迹记
- 3. 古诗《水龙吟·对花常欲留春》 - - 叶梦得- - 对花常欲留春,恨春故遣花飞早。晓来雨过,绿阴新处,几番芳草。一片飘时,已知消减,满庭谁扫。料多情也似,愁人易感,先催趁、朱颜老。犹有清明未过,但狂风、匆匆难保。酒醒梦断,年年此恨
- 4. 古诗《临江仙·山半飞泉鸣玉佩》 - - 叶梦得- - 山半飞泉鸣玉佩,回波倒卷粼粼。解巾聊濯十年尘。青山应却怪,此段久无人。行乐应须贤太守,风光过眼逡巡。不辞常作坐中宾。只愁花解笑,衰鬓不宜春。
- 5. 古诗《满江红·雪後郊原》 - - 叶梦得- - 雪後郊原,烟林静、梅花初坼。春欲半,犹自探春消息。一眼平芜看不尽,夜来小雨催新碧。笑去年、携酒折花人,花应识。兰舟漾,城南陌。云影淡,天容窄。绕风漪十顷,暖浮晴色。恰似槎头收
- 6. 古诗《采桑子·山蹊小路归来晚》 - - 叶梦得- - 山蹊小路归来晚,暮雪缤纷。尊酒殷勤。邂逅相从只有君。全家住处无人到,元在重云。此景谁分。万玉参差更作群。
- 7. 古诗《江城子·生涯何有但青山》 - - 叶梦得- - 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湲。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茅舍半敧风雨横,荒径晚,乱榛菅。强扶衰病上巉巅。水云闲。伴跻攀。湖海苍茫,千里在吴关。漫有一杯聊自醉,休更问,鬓毛斑。
- 8. 古诗《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 - 叶梦得- - 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
- 9. 古诗《浣溪沙·睡粉轻消露脸新》 - - 叶梦得- - 睡粉轻消露脸新。醉红初破玉肌匀。尊前留得两州春。剩挽雕盘敧醉帽,重催飞骑走红尘。十年兰茝笑骚人。
- 10. 古诗《水调歌头·今古几流转》 - - 叶梦得- - 今古几流转,身世两奔忙。那知一丘一壑,何处不堪藏。须信超然物外,容易扁舟相踵,分占水云乡。雅志真无负,来日故应长。问骐骥,空矫首,为谁昂。冥鸿天际,尘事分付一轻芒。认取骚人生此
叶梦得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一醉年年今夜月,酒船聊更同浮。恨无羯鼓打梁州。遗声犹好在,风景一时留 - - - 叶梦得 - - - 《临江仙·一醉年年今夜月》
-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 - - 叶梦得 - - -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 - - 叶梦得 - - -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 - - 叶梦得 - - -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 - - 叶梦得 - - - 《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
- 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 - - 叶梦得 - - -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 - - 叶梦得 - - -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 钱勰为如皋县令,会岁旱蝗发,而泰兴令独绐郡将云 - - - 叶梦得 - - - 《》
-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 - - 叶梦得 - - -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 - - 叶梦得 - - -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