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昨朝晴
作者刘辰翁资料
刘辰翁的诗词全集_刘辰翁的诗集大全,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 景定三年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作词数量位居宋朝第..... 查看详情>>
刘辰翁古诗词作品: 《探梅四绝·冷蕊何心识老逋》 《探梅四绝·钧天远远月斜斜》 《题宣和双蟹图卷》 《寿王太守·韵华瑞籥应黄钟》 《寿王太守·八千秋与八千春》 《戏题·无人知坦腹》 《许练师携手求题》 《清明日偶成·海日高高天欲斜》 《寿王按察·试手东南第一杯》 《寿城山六十五》
祝英台近·昨朝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刘辰翁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虞美人·无花敢与姚黄比》 - - 刘辰翁- - 无花敢与姚黄比。对对鸳鸯起。识他金带万钉垂。谁向麒麟楦里、卸猴绯。潜溪以上难为说。自是君恩别。後来西子避无盐。又道君王捉鼻、又何嫌。
- 2. 古诗《青玉案·雪销未尽残梅树》 - - 刘辰翁- - 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长记小红楼畔路。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天涯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梦中去。今夜上元何处度。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
- 3. 古诗《鹊桥仙·看人掷果》 - - 刘辰翁- - 看人掷果,看人罢织。难得团栾七夕。蟠桃只在屋东头,庆西母、年开八。去年今日。今年今日。添个曾孙抱膝。人间乐事有多般,算此乐、人间第一。
- 4. 古诗《临江仙·昔走都门终夜雨》 - - 刘辰翁- - 昔走都门终夜雨,明朝泥淖堪惊。疏疏点点忽难鸣。数峰青似染,快活早来晴。十五年间春梦断,乱山寒食清明。无人挑菜踏青行。青鸠啼雨外,闲听寺中声。
- 5. 古诗《贺新郎·何处从头说》 - - 刘辰翁- - 何处从头说。但倾尊、淋漓醉墨,疏疏密密。看取两轮东西者,也是樊笼中物。这光景、年来都别。白发道人隆中像,笑相逢、对拥炉边雪。又过了,上元节。纸窗旋补寒穿穴。柳黏窗、青青
- 6. 古诗《周耐溪见访》 - - 刘辰翁- - 麦径萦纡缩寄蜗,传呼惊倒望前牙。能忘特进群公表,来访寻常百姓家。草市波喧腾骑竹,柴门路隘簇鞍花。屏窥不信雌同甲,为倍高明两鬓萧。
- 7. 古诗《金缕曲/贺新郎·灯共墙檠语》 - - 刘辰翁- - 灯共墙檠语。记昨朝、芒鞋蓑笠,冷风斜雨。月入宫槐槐影澹,化作槐花无数。恍不记、鳌头压处。不恨扬州吾不梦,恨梦中、不醉琼花露。空耿耿,吊终古。千蜂万蝶春为主。怅何人、老忆
- 8. 古诗《酹江月/念奴娇·岁寒相命》 - - 刘辰翁- - 岁寒相命,算人间、除了梅花无物。窥宋三年又不是,草草东邻凿壁。偃蹇风前,沉吟竹外,直待天骄雪。白家人至,一枝横出终杰。寂寞小小疏篱,探花使断,知复何时发。北驿不来春又远,只向窗
- 9. 古诗《摸鱼儿·正何须》 - - 刘辰翁- - 正何须、阳关肠断,吴姬苦劝人酒。中年怀抱萦萦处,看取伴烟和柳。柳摇首。笑飞到家山,已是酴醿後。留连话旧。问溪上儿童,颇曾见我,有此故人否。相逢地,还忆今宵三韭。青山知了迎候
- 10. 古诗《减字木兰花·脾神喜乐》 - - 刘辰翁- - 脾神喜乐。寿酒一杯胜服药。过却明朝。顶上新霜也合销。小春三日。便觉春暄梅影出。醉把梅看。比似茱萸更耐寒。
刘辰翁的名句翻译赏析
-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 - - 刘辰翁 - - - 《宝鼎现·春月》
- 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还转盼、沙河多丽。滉漾明光连邸第 - - - 刘辰翁 - - - 《宝鼎现·春月》
- 甚边尘起,渔阳惨。霓裳断。广寒宫。青楼杳。朱门悄。镜湖空。里湖通。大纛高牙去,人不见,港重重 - - - 刘辰翁 - - - 《六州歌头·向来人道》
- 恨不能开,开时又背。春寒只了房栊闭。待他晴後得君来,无言掩帐羞憔悴 - - - 刘辰翁 - - - 《踏莎行·雨中观海棠》
- 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 - - - 刘辰翁 - - - 《宝鼎现·春月》
- 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 - - 刘辰翁 - - -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
-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 - - - 刘辰翁 - - - 《兰陵王·丙子送春》
- 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後。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 - - 刘辰翁 - - -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
- 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 - - - 刘辰翁 - - - 《山花子·此处情怀欲问天》
- 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 - - 刘辰翁 - - - 《兰陵王·丙子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