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春霖资料
蒋春霖的诗词全集_蒋春霖的诗集大全,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咸丰中曾官至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毁诗而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年间兵事(太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片战..... 查看详情>>
蒋春霖古诗词作品: 《徵招·李冰叔与邓芗甫善,客南汇数年,今春归东台,将复游扬州》 《采桑子·赠顾莺》 《清平乐·金丽生工愁少寐,每以斜倚熏笼自况》 《祝英台近·竹沙为苔石请赋栖霞晓发诗,倚声应之》 《渡江云·燕台游迹,阻隔十年》 《西子妆·为金鹭卿纪海陵繫缆本事》 《庆春宫·秋宵露坐,时妇亡四月矣》 《换巢鸾凤·嘉禾周存伯,工填词,移居杭州横河桥》 《更漏子·柳丝风》 《齐天乐·用碧山韵送人归楚南》
卜算子·丹岭凤凰儿原文及翻译赏析
蒋春霖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虞美人·题西泠感旧图》 - - 蒋春霖- - 月明刚及今宵好。心事西湖了。段家桥畔送残秋。已是斜阳满树四山愁。芦花风起眠鸥醒。旧梦烟波冷。画船呼酒定何年。只怕垂杨髡尽恨啼鹃。
- 2. 古诗《夺锦标·秋幢》 - - 蒋春霖- - 日闪驹尘,云低雁势,十丈火龙标立。指点西山名将,大字霞明,翩翻秋色。傍营门飐晚,正擎住、层霄风力。望平原、树影萧疏,又倚遥峰寒碧。还对惊烽半壁。组练横空,招展楼船如织。共说军
- 3. 古诗《虞美人·水晶帘捲澄浓雾》 - - 蒋春霖- - 水晶帘捲澄浓雾。夜静凉生树。病来身似瘦梧桐。觉道一枝一叶怕秋风。银潢何日销兵气。剑指寒星碎。遥凭南斗望京华。忘却满身清露在天涯。
- 4. 古诗《中秋夜步》 - - 蒋春霖- - 遨游曾得几时醉,盘餐且喜今宵同。室家飘泊逐野鹜,干戈扰攘羁来鸿。挥手白云忽变幻,举头明月无始终。杖藜相擕复前去,衣裳飒飒生秋风。
- 5. 古诗《踏莎行·石声太守属题,即请顾误》 - - 蒋春霖- - 雀舫迎花,骊尊倚树。啼莺无计留人住,满江春水是恩波,离心争逐轻帆去。古驿分携,晴沙细语。灯窗重订巴山雨,新词书遍去思碑,暮云冉冉东皋路。
- 6. 古诗《惜秋华·六合城南废祠》 - - 蒋春霖- - 断壁颓黄,带衰阳野色,何王宫宇。老鹳沫空,阴崖乍移晴雨。寒飙昼下灵旓,看冥合、斑虬青雾。荒凉,有苔花晕素,频邀幽步。江上乱烽举。应潮生月上,还迟钟鼓。石骑夜归,雕戈暗惊尘土。精
- 7. 古诗《绮罗香·寒菜》 - - 蒋春霖- - 晓露荒园,斜阳破寺,十亩螀声啼遍。倦绿无多,生意井阑西畔。绕槿篱、蝶影还飞,近麦陇、马蹄偏贱。怪年年、冷逐蓬蒿,闭门秋老壮心懒。齑盐滋味最好,记伴西风信里,莼羹菰饭。笠影鸦锄
- 8. 古诗《忆旧游·记星街掩柳》 - - 蒋春霖- - 记星街掩柳,雨径穿莎,悄叩闲门。酒态添华活,任翩翻燕子,偷啄红巾。篆销万重心字,窗影护憨云。甚飞絮年光,绿阴满地,断送春人?痴魂,正无赖,又琵琶弦上,迸起烟尘。鸿影惊回雪,怅天寒竹翠,色
- 9. 古诗《减字木兰花·疏篷淡月》 - - 蒋春霖- - 疏篷淡月。短烛荧荧侵晓别。黄叶深村。入梦依然昨夜人。芦花满地。多是离人衣上泪。秋色连波。比到寒潮泪更多。
- 10. 古诗《菩萨蛮·雄龙雌凤盘高阁》 - - 蒋春霖- - 雄龙雌凤盘高阁。红墙百尺银河落。蜡烛散轻烟。春城寒食天。兽环金屈戌。花影空房宿。轻烟趁风斜。还来王谢家。
蒋春霖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临玉管,试琼瓯,醒时题恨醉时休。明朝花落归鸿尽,细雨春寒闭小楼 - - - 蒋春霖 - - - 《鹧鸪天·杨柳东塘细水流》
- 山回石壁引车过,架壑人家尽薜萝。问道语频惊地远,投餐米贱喜时和 - - - 蒋春霖 - - - 《车中·山回石壁引车过》
- 篆销万重心字,窗影护憨云。甚飞絮年光,绿阴满地,断送春人 - - - 蒋春霖 - - - 《忆旧游·记星街掩柳》
- 哀角起重关。霜深楚水寒。悲西风、归雁声酸。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 - - - 蒋春霖 - - - 《唐多令·枫老树流丹》
- 游山轩盖秋仍集,横海楼船去不回。待摘茱萸寄乡国,隔江云树正堪哀 - - - 蒋春霖 - - - 《九日登岳阜》
- 银潢何日销兵气。剑指寒星碎。遥凭南斗望京华。忘却满身清露在天涯 - - - 蒋春霖 - - - 《虞美人·水晶帘卷澄浓雾》
- 枫老树流丹。芦花吹又残。系扁舟、同倚朱阑。还似少年歌舞地,听落叶、忆长安 - - - 蒋春霖 - - - 《唐多令·枫老树流丹》
- 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白栋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 - - 蒋春霖 - - - 《柳梢青·芳草闲门》
- 婵娟,不语对愁眠,往事恨难捐。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 - - - 蒋春霖 - - - 《木兰花慢·江行晚过北固山》
-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 - - - 蒋春霖 - - -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