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国维资料

王国维的诗词全集_王国维的诗集大全,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 查看详情>>
王国维古诗词作品: 《应天长·紫骝却照春波绿》 《祝英台近·月初残》 《少年游·垂杨门外》 《书古书中故纸》 《重游狼山寺》 《阮郎归·美人消息隔重关》 《清平乐·况夔笙太守索题香南雅集图》 《霜花腴·用梦窗韵补寿彊邨侍郎》 《鹧鸪天·庚申除夕和吴伯宛舍人》 《百字令·题孙隘庵南窗寄傲图》
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赏析_作者王国维,其内容如下:这首词不同与王国维另一首写围猎的词《浣溪沙·六郡良家最少年》,那一首更多的是描写了豪侠的个人英姿。这一首却是由围猎活谈及个人的内心活动,更多的点出国家的危难,而..
古诗《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创作背景_作者王国维,其内容如下:《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是王国维创作于1904年秋天的作品,被整理收录于王国维的词稿《人间词》甲稿之中。 在这首词上半部分,作者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想像力,描述了一位..
王国维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踏莎行·元夕》 - - 王国维- - 绰约衣裳,凄迷香麝,华灯素面光交射。天公倍放月婵娟,人间解与春游冶。乌鹊无声,鱼龙不夜,九衢忙杀闲车马。归来落月挂西窗,邻鸡四起兰釭灺。
- 2. 古诗《荷叶杯·戏效花间体》 - - 王国维- - 手把金尊酒满,相劝。情极不能羞。乍调筝处又回眸。留摩留。留摩留。矮纸数行草草,书到。总道苦相思。朱颜今日未应非。归摩归。归摩归。无赖灯花又结,照别。休作一生拚。明朝此
- 3. 古诗《西河·垂杨里》 - - 王国维- - 垂杨里。兰舟当日曾系。千帆过尽,只伊人不随书至。怪渠道著我侬心,一般思妇游子。昨宵梦,分明记,几回飞渡烟水。西风吹断,伴灯花、摇摇欲坠。宵深待到凤凰山,声声啼催起。锦书宛在
- 4. 古诗《浣溪沙·城郭秋生一夜凉》 - - 王国维- - 城郭秋生一夜凉,独骑瘦马傍宫墙。参差霜阙带朝阳。旋解冻痕生绿雾,倒涵高树作金光。人间夜色尚苍苍。
- 5. 古诗《读史·五国风光惨不支》 - - 王国维- - 五国风光惨不支,崖山波浪浩无牙。当年国势凌迟甚,争怪诸贤唱攘夷。
- 6. 古诗《蝶恋花·落日千山啼杜宇》 - - 王国维- - 落日千山啼杜宇,送得归人,不遣居人住。自是精魂先魄去,凄凉病榻无多语。往事悠悠容细数,见说他生,又恐他生误。纵使兹盟终不负,那时能记今生否。
- 7. 古诗《谒金门·孤檠侧》 - - 王国维- - 孤檠侧。诉尽十年踪迹。残夜银釭无气力。绿窗寒恻恻。落叶瑶阶狼藉。高树露华凝碧。露点声疏人语密。旧欢无处觅。
- 8. 古诗《读史·挥戈大启汉山河》 - - 王国维- - 挥戈大启汉山河,武帝雄才世讵多。轻骑今朝绝大漠,楼川明日下洋河。
- 9. 古诗《蝶恋花·谁道江南秋已尽》 - - 王国维- - 谁道江南秋已尽,衰柳毵毵,尚弄鹅黄影。落日疏林光炯炯,不辞立尽西楼暝。万点栖鸦浑未定,潋滟金波,又冪青松顶。何处江南无此景,只愁没个闲人领。
- 10. 古诗《鹊桥仙·绣衾初展》 - - 王国维- - 绣衾初展,银釭旋剔,不尽灯前欢语。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王国维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 - - 王国维 - - - 《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
- 倦凭栏,低拥髻。丰颊修眉,犹是年时意 - - - 王国维 - - - 《苏幕遮·倦凭栏》
- 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 - - 王国维 - - - 《鹊桥仙·沉沉戍鼓》
- 回廊小立秋将半。婆娑树影当阶乱。高树是东家。月华笼露华 - - - 王国维 - - - 《菩萨蛮·回廊小立秋将半》
- 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 - - - 王国维 - - - 《蝶恋花·落落盘根真得地》
- 妾意苦专君苦博。君似朝阳,妾似倾阳藿。但与百花相斗作。君恩妾命原非薄 - - - 王国维 - - - 《蝶恋花·黯淡灯花开又落》
- 似水轻纱不隔香,金波初转小回廊。离离丛菊已深黄 - - - 王国维 - - - 《浣溪沙·似水轻纱不隔香》
- 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 - - 王国维 - - - 《鹊桥仙·沉沉戍鼓》
- 凉月满窗人不寐。香印成灰,总作回肠字 - - - 王国维 - - - 《苏幕遮·倦凭栏》
- 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 - - 王国维 - - - 《临江仙·过眼韶华何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