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道
东出灞陵桥,回望长安道。
烟花万户暖风轻,罗绮千门明月晓。
汉家宫阙郁岧峣,碧阁珠楼倚绛霄。
丞相衣冠苍玉佩,将军甲第赤栏桥。
平明内殿承颜色,日晏朝回行紫陌。
夹道金羁赭汗流,盈门绣辖朱尘塞。
人生得意自辉光,刺谒纷纷满路旁。
一笑看人回禄命,片言酬客腐肝肠。
小子胜衣皆受印,苍头结绶亦为郎。
貔虎三千陈列第,鸳鸯七十闭东厢。
银床月莹流苏帐,翠幕烟浮玳瑁梁。
镫前北里千金舞,座上宜城九酝觞。
年去年来无旦暮,春花秋月依然度。
歌吹平连长乐钟,林园直接新丰树。
只知娱乐不知忧,转眼荣华逐水流。
谁道冰山可永峙,谁言天雨可重收。
曾闻上将幽钟室,曾见元公赐养牛。
博陆门前罗鸟雀,平津邸内走鼪鼬。
古来世事浑如许,道上垂杨不解语。
唯有东陵旧日侯,瓜田看尽青门雨。
作者于慎行资料
于慎行的诗词全集_于慎行的诗集大全,于慎行(1545-1607),明代文学家、诗人。字可远,又字无垢。东阿县东阿镇(今属平阴)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元年(1573年)《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后升礼部右侍郎、左侍郎,转改吏部,掌詹事府,又升礼部尚书。..... 查看详情>>
于慎行古诗词作品: 《贺孙湛明侍御新第落成》 《九日登三阳观与冯用韫学士公孝与文学言别》 《舟中赋赠·华发相逢意转殷》 《题烟波钓叟图》 《用韵奉答·不记雕弧此日悬》 《赐鲜枇杷·佳名汉苑旧标奇》 《赐鲜藕·芙蓉别殿晓风凉》 《十一月二十九日圣母万寿圣节赐金币镂金篆字黄朱灵符等物岁以为常》 《赐新刻击壤集》 《甲戌七月奏进穆庙实录赐白金文绮宴于南宫》
长安道原文及翻译赏析
于慎行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七夕咏牛女》 - - 于慎行- - 银汉横秋玉露凉,双星犹自似参商。经年脉脉情难授,此夜盈盈路转长。月迥应无鸾入镜,河深宁有鹊为梁。佳期漫向君平卜,天上人间共渺茫。
- 2. 古诗《送董巢雄比部左迁上谷卫幕》 - - 于慎行- - 匡时独抱杞人忧,谏猎书成更远游。逐客梦随青海月,仙曹香散白云秋。惠文列署閒霜简,神武新军卸锦韝。报国犹馀长剑在,不须常抚大刀头。
- 3. 古诗《告中同可大再游摩诃庵因赠静堂禅师》 - - 于慎行- - 寺忆同游地,联镳许再过。人行松院少,云闭竹房多。岁月容高枕,乾坤足放歌。逃禅吾不厌,病骨本维摩。
- 4. 古诗《春日承苏岱髯长史寄问赋此奉酬并谢药饵之惠》 - - 于慎行- - 邯郸古道鲁门西,锦字谁将尺素题。遇主虞卿初相赵,谈天驺衍旧游齐。赋成明月堪疑璧,药就黄金试作泥。此日思君何处切,平皋春草正萋萋。
- 5. 古诗《西汀临汎·西汀怀旧隐》 - - 于慎行- - 西汀怀旧隐,秋杪片帆来。落照樽前树,寒烟水上台。舟移明镜转,云尽画屏开。笑语淹吾舅,浮槎夜未回。
- 6. 古诗《送崔亚沂博士游齐》 - - 于慎行- - 共作名山隐,三秋采蕨薇。宁辞今日别,袛恐故人稀。斗酒不得醉,白云相与归。秋来玄雁度,可向海门飞。
- 7. 古诗《挽赵秀才·连年家难剧》 - - 于慎行- - 连年家难剧,双泪日沾缨。已叹无兄弟,谁堪丧友生。延陵荒草合,管子旧台倾。更甚山阳路,空闻笛里声。
- 8. 古诗《送张就山西游赵国及赴萧大司马之召》 - - 于慎行- - 关河冰雪满,游子去何之。长揖云中幕,高谈邺下诗。西园飞盖夜,北塞勒铭时。回首秋山赏,能忘桂树枝。
- 9. 古诗《春日有怀东郭草堂》 - - 于慎行- - 吾庐吾所爱,虽小却宜春。草色常经雨,花香不受尘。归期何日定,旅梦此时真。怨杀烟皋鹤,临风待主人。
- 10. 古诗《题烟波钓叟图》 - - 于慎行- - 门外汀莎映倚栏,百年生事五湖宽。烟蓑夜挂芙蓉雨,荻月寒浮翡翠竿。半醉渔歌花里听,清秋鹤发镜中看。天家近日多征税,祗有沧浪卧尚安。
于慎行的名句翻译赏析
- 始欲识欢时,愿作同心结 - - - 于慎行 - - - 《子夜歌·始欲识欢时》
- 欢如陌上尘,左右从风吹 - - - 于慎行 - - - 《子夜歌·侬如水中石》
- 陌上锦云连,期门校猎旋。射声银作镝,蹑影玉为鞭 - - - 于慎行 - - - 《赠人为金吾郎》
- 龙楼拂曙天颜近,玉座垂旒日角宽 - - - 于慎行 - - - 《戊寅正月上尚巾礼成群臣称贺赐白金文绮》
- 任吹桐花飞,莫吹梧子去 - - - 于慎行 - - - 《子夜秋歌·露井冻银床》
- 撇草连双兔,凌空接两鸢。应怜汉飞将,白首滞穷边 - - - 于慎行 - - - 《赠人为金吾郎》
- 九华彩扇贡巴东,午日承恩出汉宫 - - - 于慎行 - - - 《赐画面川扇》
- 今日食含桃,空条谁复盼 - - - 于慎行 - - - 《子夜夏歌·含桃初作花》
- 当年苦竭愚臣悃,此日真知圣父心 - - - 于慎行 - - - 《恭闻东宫礼成志喜》
- 蒲筐乍解香盈座,锦箨初分绿满盘 - - - 于慎行 - - - 《赐鲜笋·殊锡光生玉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