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会·天迷关
作者杨维桢资料
杨维桢的诗词全集_杨维桢的诗集大全,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 查看详情>>
杨维桢古诗词作品: 《秋千·齐云楼外红络索》 《题苏武牧羊图》 《留别浯溪诸友》 《题春江渔父图》 《的信·平时诡语难为信》 《杵歌·杭州刺史新令好》 《杵歌·罗城一百廿里长》 《杵歌·叠叠石石石赘赘》 《杵歌·自古众心能作城》 《送吕左辖还越》
鸿门会·天迷关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鸿门会·天迷关》创作背景_作者杨维桢,其内容如下:《鸿门会》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是一首咏史诗,写刘邦、项羽鸿门之会。此诗前六句,写秦末大乱,楚、汉抗争,作时代氛围的刻画;中间六句,从大形势的渲染跳到宴会上,分..
古诗《鸿门会·天迷关》注释译文_作者杨维桢,其内容如下:注释1.鸿门会: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咸阳,废秦苛法。项羽率诸侯军至鸿门,听部下言,邀刘邦赴宴,欲杀刘邦,幸项伯相助与张良、樊哙谋勇,刘邦逃脱了厄运。鸿门,地名,在今陕西新丰镇鸿门堡村..
杨维桢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题并笛图》 - - 杨维桢- - 北溟苍蟠赤有只,何年飞入昭阳里。王母抱其首,至尊抚其尾,爱之不啻如己子。时复娇嘶作宫徵,宁王窃弄至尊喜。一朝踊跃不可收,化作万丈长黄虬。腾怒□觞昆仑丘,五城欲崩河倒流。老优
- 2. 古诗《题朱蓬峰梦游仙宫殿》 - - 杨维桢- - 青莲老人青佩环,自言昨夜梦游海上天梯山。天梯之山三万八千丈,琼台双阙开天关。赤藤飞上最绝,千树琪花散晴影。通明前殿上觐玉虚翁,左面长眉瞳炯炯。玉翁元是太极仙,手弄两丸日月
- 3. 古诗《寄苏昌龄》 - - 杨维桢- - 东吴主者尊师相,师相匡君近若何。紫极正宜扶日月,鸿沟未许割山河。金台百丈媒燕隗,盖禄千钟客孟轲。亦有阳秋成铁史,姓名不必到銮坡。
- 4. 古诗《主家祠·主家宴新客》 - - 杨维桢- - 主家宴新客,内屋深罗帷。贵戚金与史,长者陶与猗。美人间中坐,玉质缕金衣。歌声上碧落,不放青云飞。杯行白莲掌,酒饮黄桐脂。门下有书客,弹铗歌朝饥。
- 5. 古诗《铜雀曲·帐中歌吹作》 - - 杨维桢- - 帐中歌吹作,玉座翠帘曛。西陵迷望眼,日暮起浮云。
- 6. 古诗《雉城曲·荡舟横塘去》 - - 杨维桢- - 荡舟横塘去,塘上野鸳鸯。鸳鸯忽飞去,相见双女郎。齐唱雉城曲,共制芙蓉裳。手洗藕花露,劝君荷叶囊。何以报永好,解佩双明珰。妾住雉城里,不是雉城倡。
- 7. 古诗《虞丘孝子词》 - - 杨维桢- - 虞丘孝子,父仇未雪。长剑柱颐,蕺草在舌。夜诵《独漉篇》,涕泗尽成血。呜呼!头上天,戴昏晓,千金去买零陵之匕刃,虞丘孝子心始了。
- 8. 古诗《筚篥吟·春风吹船下扬州》 - - 杨维桢- - 春风吹船下扬州,夜听笛声江月流。故宫摇落杨柳秋,客子于邑山阳愁。明朝此声不可求,乃知朔客杜宽者,手持悲篥寻南游。胡笳拍中愁未休,龟兹角管亲编收。王门历尽及五候,翩然鸿飞不可
- 9. 古诗《五湖游·鸱夷湖上水仙舟》 - - 杨维桢- - 鸱夷湖上水仙舟,舟中仙人十二楼。桃花春水连天浮,七十二黛吹落天外如青沤。道人谪世三千秋,手把一枝青玉虬。东扶海日红桑椹,海风约在吴王洲。吴王洲前校水战,水犀十万如浮鸥。水
- 10. 古诗《卢孤女·卢孤女年十五》 - - 杨维桢- - 卢孤女,年十五,官家新条括童女,东家媒娘传巧语。卢家郎,选东床,奈郎自有妇,妾使余不当。早知急婚事如此,悔不官家作驱使。上堂拜姑身未知,下堂失身唯有死。归来抱琴弹高楼,苦调不作离
杨维桢的名句翻译赏析
- 忽见南山有真意,时闻好鸟流清音 - - - 杨维桢 - - - 《用苏昌龄韵赋李紫筼白云窗》
- 弹琴戴安道,焦桐破奇声。蔚宗与文季,俱以琴自鸣 - - - 杨维桢 - - - 《览古·弹琴戴安道》
- 鲸吹海雨来京口,雁带边声下石头 - - - 杨维桢 - - - 《上张太尉》
- 今夜阿鸿新进剧,黄金小带荔枝装 - - - 杨维桢 - - - 《无题·主家院落近连昌》
- 舟泊秦淮近晚晴,遥观瑞气在金陵 - - - 杨维桢 - - - 《舟次秦淮河》
- 西楼美人不受呼,清筝一曲似罗敷 - - - 杨维桢 - - - 《冶春口号·西楼美人不受呼》
- 南垣阁老多情甚,才见梅花便抱琴 - - - 杨维桢 - - - 《吴咏·江上梅花铁石心》
- 小娃家住白蘋洲,只唱舍郎如莫愁 - - - 杨维桢 - - - 《漫成·小娃家住白蘋洲》
- 闻道骊山下,西戎已结兵 - - - 杨维桢 - - - 《烽燧曲·闻道骊山下》
- 共说淮南王左相,开门下士日忘飡 - - - 杨维桢 - - - 《赠王左丞·共说淮南王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