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甫资料
杜甫的诗词全集_杜甫的诗集大全,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查看详情>>
杜甫古诗词作品: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人日两篇其二》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三》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二》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 《九日·故里樊川菊》 《九日·旧日重阳日》 《九日·旧与苏司业》 《总退口号·今春喜气满乾坤》 《总退口号·勃律天西采玉河》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其一》注释译文_作者杜甫,其内容如下:注释河北:指黄河以北的地区。禄山:即安禄山。思明:即史思明。汹汹:大水声,喻社会的不安定。欲何须:犹欲何求。作反诘语,使其自悟。白话译文安禄山谋逆最终遭天诛,更有史思明也已被斩..
古诗《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其一》创作背景_作者杜甫,其内容如下:《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组诗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诚。第一首举安史的下场以示戒,第二首劝勉诸镇识时务作忠良,第三首喜诸镇入..
杜甫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秋笛·清商欲尽奏》 - - 杜甫- - 清商欲尽奏,奏苦血沾衣。他日伤心极,征人白骨归。相逢恐恨过,故作发声微。不见秋云动,悲风稍稍飞。
- 2. 古诗《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十》 - - 杜甫- - 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出门流水注,回首白云多。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祗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 3. 古诗《白丝行》 - - 杜甫- -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春天衣着为君舞,蛱蝶飞来黄鹂语。落絮游丝亦
- 4. 古诗《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 - 杜甫- - 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公私各地着,浸润无天旱。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伴。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鸥鸟镜
- 5. 古诗《江梅·梅蕊腊前破》 - - 杜甫- -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 6. 古诗《鹿头山》 - - 杜甫- - 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殊方昔三分,霸气曾间发。天下今一家,云端失双阙。悠然想扬马,继起名硉兀。有文令
- 7. 古诗《秋兴·闻道长安似弈棋》 - - 杜甫- -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 8. 古诗《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久嗟三峡客》 - - 杜甫- - 久嗟三峡客,再与暮春期。百舌欲无语,繁花能几时。谷虚云气薄,波乱日华迟。战伐何由定,哀伤不在兹。
- 9. 古诗《绝句·无数春笋满林生》 - - 杜甫- -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 10. 古诗《赠李白》 - - 杜甫- -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杜甫的名句翻译赏析
-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 - - 杜甫 - - - 《天边行》
-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 - - 杜甫 - - - 《吹笛·吹笛秋山风月清》
- 客下荆南尽,君今复入舟。买薪犹白帝,鸣橹少沙头 - - - 杜甫 - - - 《送王十六判官》
-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 - - 杜甫 - - - 《屏迹·用拙存吾道》
-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 - - - 杜甫 - - - 《闻高常侍亡》
- 不但习池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 - - - 杜甫 - - - 《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
- 乔木澄稀影,轻云倚细根。数惊闻雀噪,暂睡想猿蹲 - - - 杜甫 - - - 《东屯月夜》
- 愧为湖外客,看此戎马乱。中夜混黎氓,脱身亦奔窜 - - - 杜甫 - - -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
- 鹤下云汀近,鸡栖草屋同。琴书散明烛,长夜始堪终 - - - 杜甫 - - - 《向夕·畎亩孤城外》
- 九载一相逢,百年能几何。复为万里别,送子山之阿 - - - 杜甫 - - - 《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贾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