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作者苏洵资料
苏洵的诗词全集_苏洵的诗集大全,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查看详情>>
苏洵古诗词作品: 《丙申岁余在京师乡入陈景回自南来弃其官得太》 《送蜀僧去尘·十年读易费膏火》 《初发嘉州·家托舟航千里速》 《万山·万山临汉江》 《和杨节推见赠》 《答陈公美·少壮事已远》 《游陵云寺·长江触山山欲摧》 《襄阳怀古·我行襄阳野》 《游嘉州龙严》 《次韵和缙叔游仲容西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的相关诗句
-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 苏洵 - - 《》
-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 苏洵 - - 《》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 苏洵 - - 《》
-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 - 苏洵 - - 《》
-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 苏洵 - - 《》
-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 苏洵 - - 《》
-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 苏洵 - - 《》
-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 苏洵 - - 《》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 苏洵 - - 《》
-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 苏洵 - - 《》
苏洵的名句
-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 - 苏洵 - - 《》
-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 - - 苏洵 - - 《》
-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 - 苏洵 - - 《》
-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 苏洵 - - 《》
- 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 - 苏洵 - - 《》
-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 - - 苏洵 - - 《》
- 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 - - 苏洵 - - 《》
- 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 - - 苏洵 - - 《》
-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 苏洵 - - 《》
- 嘉佑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等 - - 苏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