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 > 张惠言 >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

朝代:清代 作者:张惠言 出自: 更新时间:2018-11-16
古之所谓良有司者,不待其莅政治民也,观其所以汲汲者,则其于守也可知矣。是故有躁进之心,则必有趋势之术;有患贫之心,则必有冒货之渐。虽有特达之才,廉耻之念,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呜呼!今之有志于吏道者鲜矣。今各省自州县至丞尉,谒吏部而出者,岁数百余人。其人皆有司牧之责,其间亦有知名义识廉耻者。然吾观其所以进争尺寸之捷,较出入之势,进退之械,则未有不求熟者。及其选而得官,则哗然曰:某地善,某地恶。得之者忻戚色然。问其所以为善恶者,则非政之险易也,非民之淳浇也,曰某地官富,曰某地官贫。呜呼!士未莅官,未治民,而所汲汲者如此,古之良有司其终不可见乎!
海盐张文在,强毅慷慨,喜任侠,然敦为孝弟。少举于有司,困不遂,走京师,供事国史馆,积若干年,以勤能,例得府经历。又几年,史馆移选人入吏部,文在例得与,而主者抑之,不得选。今年秋,以赀入,请试用,分发得甘肃。甘肃地边塞,民穷官贫,自长吏以下,不能具舆马。士大夫宦者,视为畏区。而文在以磊落才,抱负奇气,浮汩为吏十余年,更偃蹇摧困,始得一官,而当远绝西徼,家又甚贫,虽相知者皆为文在不乐。而文在处之晏然,且曰:“吾闻甘肃,民朴而政简,长官无奔走,宾客无徭役,此真吾所乐者。”君子于是知文在之贤,其不躁进也,其不患贫也,其有守也。他日莅政治民,其为良有司也无惑焉!
于其行也,序以送之。

作者张惠言资料

张惠言

张惠言的诗词全集_张惠言的诗集大全,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生,嘉庆七年六月十二日卒。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 查看详情>>

张惠言古诗词作品: 《菩萨蛮·鹧鸪飞上罗襦绣》 《木兰花慢·游丝。同舍弟翰风作》 《水调歌头·疏帘卷春晓》 《丑奴儿慢·见榴花作》 《摸鱼儿·过天香楼,忆同崔格卿旧游,感而赋此》 《相见欢·新莺啼过清明》 《青玉案·题庐沟浙柳图》 《虞美人·蝴蝶》 《破阵子·拟辛幼安壮词送同年张子白之官甘肃》 《水龙吟·夜闻海涛声

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代所说的好官吏,不必等到他到职治理百姓,观察他用来急切追求的东西,那么他在坚持操守方面如何就可以知道了。因此有急于进取之心的,就一定有依附权势的手段;有担心贫穷之心的,就一定有贪污行贿的苗头。即使有突出的才能,有廉耻观念的人,他一旦陷入权势、利益之中,就像缰绳套上了脖子,遮布蒙...

查看详情>>

文言文《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利令智昏》 - - 无名氏 - -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
  • 文言文《袁忠彻传》 - - 朱由检 - - 袁忠彻,字静思。从父袁珙谒燕王,王宴北平诸文武,使忠彻相之。谓都督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气浮,布政使张昺面方五小,行...
  • 文言文《齐太公世家》 - - 司马迁 - -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
  • 文言文《烟艇记》 - - 陆游 - -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弄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
  • 文言文《伯颜传》 - - 宋濂 - -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
  • 文言文《吴起守信》 - - 宋濂 - -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
  • 文言文《醉书斋记》 - - 郑日奎 - -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
  • 文言文《妄心》 - - 无名氏 - - 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须十年,家...
  • 文言文《东周欲为稻》 - - 刘向 - -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
  • 文言文《在衡遇鬼》 - - 无名氏 - - 陈在衡,年六十有余。暮行郊野间,见二人笼灯前行,就火吸烟,久而不燃。其一人问曰:“君过首七未耶?”陈讶其语,漫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