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
唐臣传第十五
○朱弘昭(冯附)
朱弘昭,太原人也。少事明宗为客将,明宗即位,为文思使。与安重诲有隙,故常使于外。董璋为东川节度使,乃以弘昭为副使。西川孟知祥杀其监军李严,弘昭大惧,求还京师,璋不许,遂相猜忌,弘昭益开怀待之不疑,璋颇重其为人。后璋有军事,遣弘昭入朝,弘昭乃免。迁左卫大将军内客省使、宣徽南院使、凤翔节度使。孟知祥反,石敬瑭伐蜀,久无功,明宗遣安重诲督军。是时重诲已有间。重诲至凤翔,弘昭迎谒,礼甚恭,延重诲于家,使其妻妾侍饮食。重诲以弘昭厚己,酒酣,具言蒙天子厚恩,而所以谗间之端,因泣下。弘昭即奏言重诲怨望,又阴遣人驰告敬瑭,使拒重诲。会敬瑭以粮饷不继,遽烧营返军。重诲亦以被谗召还,过凤翔,弘昭闭门不纳,重诲由此得罪死。枢密使范延光尤恶弘昭为人,罢为左武卫上将军、宣徽南院使。久之,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是时,明宗已病,而秦王从荣祸起有端,唐诸大臣皆欲引去以避祸。枢密使范延光、赵延寿日夕更见,涕泣求去,明宗怒而不许。延寿使其妻兴平公主入言于中,延光亦因孟汉琼、王淑妃进说,故皆得罢。以弘昭及冯赟代延寿、延光,弘昭入见,辞曰:“臣厮养之才,不足当大任。”明宗叱之曰:“公等皆不欲在吾目前邪?吾养公等安用!”弘昭惶恐,乃视事。
冯赟者,亦太原人也。其父璋,事明宗为阍者。赟为儿时,以通黠为明宗所爱。明宗为节度使,以赟为进奏官。明宗即位,即为客省使、宣徽北院使。历河东忠武节度使、三司使。明宗病甚,大臣稀复进见,而孟汉琼、王淑妃用事,弘昭及赟并掌机务于中,大事皆决此四人。及杀秦王而立愍帝,益自以为功。又其所用多非其人,给事中陈乂,为人险谲,好阴谋,尝事梁张汉杰,又事郭崇韬,两人皆辄败死,弘昭乃引以为枢密直学士,而用其谋。是时,弘昭、赟遣汉琼至魏,召愍帝入立,而留汉琼权知后事。明年正月,汉琼请入朝,弘昭、赟乃议徙成德范延光代汉琼,北京留守石敬瑭代延光,凤翔潞王从珂代敬瑭。三人者皆唐大臣,以汉琼故,轻易其地,又不降制书,第遣使者监其上道,从珂由此遂反。从珂兵已东,愍帝大惧,遣人召弘昭计事。弘昭谓其客穆延晖曰:“上召我急,将罪我也。吾儿妇,君之女也,其以归,无使及祸。”乃拔剑大哭,欲自裁,而家人止之。使者促弘昭入见甚急,弘昭呼曰:“穷至此邪!”乃自投于井以死。安从进闻之,亦杀赟于家,赟母新死,子母弃尸于道,妻子皆见杀。赟有子三岁,其故吏张守素匿之以免。汉高祖即位,赠弘昭尚书令,赟中书令。
○刘延朗
刘延朗,宋州虞城人也。初,废帝起于凤翔,与共事者五人:节度判官韩昭胤,掌书记李专美,牙将宋审虔,客将房暠,而延朗为孔目官。初,愍帝即位,徙废帝为北京留守,不降制书,遣供奉官赵处愿促帝上道。帝疑惑,召昭胤等计议,昭胤等皆劝帝反,由是事无大小,皆此五人谋之。而暠又喜鬼神巫祝之说,有瞽者张濛,自言事太白山神,神,魏崔浩也,其言吉凶无不中,暠素信之。尝引濛见帝,闻其语声,惊曰:“此非人臣也!”暠使濛问于神,神传语曰:“三珠并一珠,驴马没人驱。岁月甲庚午,中兴戊己土。”暠不晓其义,使问濛,濛曰:“神言如此,我能传之,不能解也。”帝即以濛为馆驿巡官。
帝将反,而兵少,又乏食,由此甚惧,使暠问濛,濛传神语曰:“王当有天下,可无忧!”于是决反,使专美作檄书,言:“朱弘昭、冯赟幸明宗病,杀秦王而立愍帝。帝年少,小人用事,离间骨肉,将问罪于朝!”遣使者驰告诸镇,皆不应,独陇州防御使相里金遣其判官薛文遇计事。帝得文遇,大喜。而延朗调率城中民财以给军。王思同率诸镇兵围凤翔,废帝惧,又遣暠问神,神曰:“王兵少,东兵来,所以迎王也。”已而东兵果叛降于帝。帝入京师,即位之日,受册明宗柩前。册曰:“维应顺元年,岁次甲午,四月庚午朔。”帝回顾赟曰:“张濛神言,岂不验哉!”由是赟益见亲信,而专以巫祝用事。
帝既立,以昭胤为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专美为比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审虔为皇城使,暠为宣徽北院使,延朗为庄宅使。久之,昭胤、暠为枢密使,延朗为副使,审虔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而薛文遇亦为职方郎中、枢密院直学士。由是审虔将兵,专美、文遇主谋议,而昭胤、暠及延朗掌机密。
初,帝与晋高祖俱事明宗,而心不相悦。帝既入立,高祖不得已来朝,而心颇自疑,欲求归镇,且难言之,乃阳为羸疾,灸灼满身,冀帝怜而遣之。延朗等多言敬瑭可留京师,昭胤、专美曰:“敬瑭与赵延寿皆尚唐公主,不可独留。”乃复授高祖河东而遣之。是时,契丹数寇北边,以高祖为大同、振武、威塞、彰国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而屯兵忽变,拥高祖呼“万岁”,高祖惧,斩三十余人而后止。于是帝益疑之。
是时,高祖悉握精兵在北,馈运刍粮,远近劳弊。帝与延朗等日夕谋议,而专美、文遇迭宿中兴殿卢,召见访问,常至夜分而罢。是时,高祖弟重胤为皇城副使,而石氏公主母曹太后居中,因得伺帝动静言语以报高祖,高祖益自危惧。每帝遣使者劳军,即阳为羸疾不自堪,因数求解总管以探帝心。是时,帝母魏氏追封宣宪皇太后,而墓在太原,有司议立寝宫。高祖建言陵与民家墓相杂,不可立宫。帝疑高祖欲毁民墓,为国取怨,帝由此发怒,罢高祖总管,徙郓州。延朗等多言不可,而司天赵延义亦言天象失度,宜安静以弭灾,其事遂止。
后月余,文遇独直,帝夜召之,语罢敬瑭事,文遇曰:“臣闻‘作舍道边,三年不成’。国家之事,断在陛下。且敬瑭徙亦反,不徙亦反,迟速尔,不如先事图之。”帝大喜曰:“术者言朕今年当得一贤佐以定天下,卿其是邪!”乃令文遇手书除目,夜半下学士院草制。明日宣制,文武两班皆失色。居五六日,敬瑭以反闻。敬瑭上书,言帝非明宗子,而许王从益次当立。帝得书大怒,手坏而投之,召学士马胤孙为答诏,曰:“宜以恶语诋之。”
延朗等请帝亲征,帝心忧惧,常恶言敬瑭事,每戒人曰:“尔无说石郎,令我心胆堕地!”由此不欲行。而延朗等屡迫之,乃行。至怀州,帝夜召李崧问以计策。文遇不知而继至,帝见之色变,崧蹑其足,文遇乃出。帝曰:“我见文遇肉颤,欲抽刀刺之。”崧曰:“文遇小人,致误大事,刺之益丑。”乃已。是时,契丹已立敬瑭为天子,以兵而南,帝惶惑不知所之。遣审虔将千骑至白马坡踏战地,审虔曰:“何地不堪战?虽有其地,何人肯立于此?不如还也。”帝遂还,自焚。高祖入京师,延朗等六人皆除名为民。
初,延朗与暠并掌机密,延朗专任事,诸将当得州者,不以功次为先后,纳赂多者得善州,少及无赂者得恶州,或久而不得,由是人人皆怨。暠心患之,而不能争也,但日饱食高枕而已。每延朗议事,则垂头阳睡不省。及晋兵入,延朗以一骑走南山,过其家,指而叹曰:“吾积钱三十万于此,不知何人取之!”遂为追兵所杀。晋高祖闻暠常不与延朗事,哀之,后复以为将。岁余卒。专美事晋为大理卿,开运中卒。当晋之将起,废帝以昭胤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河阳节度使,与审虔、文遇皆不知其所终。
呜呼,祸福成败之理,可不戒哉!张濛神言验矣,然焉知其不为祸也!予之所记,大抵如此,览者可以深思焉。废帝之起,所与图议者,此五六人而已。考其逆顺之理,虽有智者为之谋,未必能不败,况如此五六人者哉!故并述以附延朗,见其始终之际云。
○康思立
康思立,本山阴诸部人也。少为骑将,从庄宗破梁夹城,战柏乡,累以功迁突骑指挥使。明宗即位,历应岚二州刺史、宿州团练使、昭武军节度使,徙镇保义,皆有善政。潞王从珂反于凤翔,愍帝遣王思同等讨之,思立有捧圣、羽林屯兵千五百人,乃以羽林千人属思同。思同至凤翔,军叛,降于从珂。思立闻之,欲尽诛羽林千人家属,未及,而从珂兵已至,思立乃以捧圣兵城守,从珂兵傅其城,呼曰:“西兵七万策新天子,尔五百人其能拒邪?徒陷陕人于死耳!”捧圣兵闻之,皆解甲,思立遂开门迎从珂。废帝即位,以思立初无降意,颇不悦之,徙安远,又徙安国,以年老罢为右神武统军。石敬瑭反太原,废帝以思立为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废帝幸怀州,遣思立将从驾骑兵出团柏谷救张敬达,未至,而敬达死,杨光远降晋,思立疾,卒于道。晋高祖入立,赠太子少师。
○康义诚
康义诚,字信臣,代北三部落人也。以骑射事晋王,庄宗时为突骑指挥使。从明宗讨赵在礼,至魏而军变,义诚前陈庄宗过失,劝明宗南向。明宗即位,迁捧圣指挥使,领汾州刺史。从破朱守殷,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领河阳三城节度使。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复为亲军都指挥使,领河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秦王从荣素骄,自为河南尹,典六军,拜大元帅,唐诸大臣皆惧祸及,思自脱,独义诚心结之,遣其子事秦王府。明宗病,从荣谋以兵入宫,唐大臣朱弘昭、冯赟等皆以为不可,而义诚独持两端。从荣已举兵,至天津桥,弘昭等入,以反白,明宗涕泣召义诚,使自处置,而义诚卒不出兵。马军指挥使朱弘实以兵击从荣,从荣败走,见杀。
三司使孙岳尝为冯赟言从荣必败之状,义诚闻而不悦。及从荣死,义诚始引兵入河南府,召岳检阅从荣家赀。岳至,义诚乘乱,使人射之,岳走至通利坊见杀,明宗不能诘。义诚已杀岳,又以从荣故,与弘实有隙。愍帝即位,弘实常以诛从荣功自负,义诚心益不平。
潞王从珂反凤翔,王思同率诸镇兵围之,兴元张虔钊兵叛降从珂,思同走,诸镇兵皆溃。愍帝大怒,谓朱弘昭等曰:“朕新即位,天下事皆出诸公,然于事兄,未有失范,诸公以大计见迫,不能独违,事一至此,何方转祸?吾当率左右往迎吾兄,逊以位,苟不吾信,死其所也!”弘昭等惶恐不能对,义诚前曰:“西师惊溃,主将怯耳。今京师兵尚多,臣请尽将以西,扼关而守,招集亡散,以为后图。”愍帝以为然,幸左藏库,亲给将士人绢二十匹,钱五千。是时,明宗山陵未毕,帑藏空虚。军士负物扬言曰:“到凤翔更请一分。”朱弘实见军士无斗志,而义诚尽将以西,疑其二心,谓义诚曰:“今西师小衄,而无一骑东者,人心可知。不如以见兵守京师以自固,彼虽幸胜,特得虔钊一军耳。诸镇之兵在后,其敢径来邪!”义诚怒曰:“如此言,弘实反矣!”弘实曰:“公谓谁欲反邪?”其声厉而闻。愍帝召两人,争于前,帝不能决,遂斩弘实,以义诚为招讨使,悉将禁军以西。愍帝奔卫州。义诚行至新安,降于从珂。清泰元年四月,斩于兴教门外,夷其族。
呜呼!五代为国,兴亡以兵,而其军制,后世无足称焉。惟侍卫亲军之号,今犹因之而甚重,此五代之遗制也。然原其始起微矣,及其至也,可谓盛哉!当唐之末,方镇之兵多矣,凡一军有指挥使一人,而合一州之诸军,又有马步军都指挥使一人,盖其卒伍之长也。自梁以宣武军建国,因其旧制,有在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唐因之,至明宗时,始更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当是时,天子自有六军诸卫之职,六军有统军,诸卫有将军,而又以大臣宗室一人判六军诸卫事,此朝廷大将天子国兵之旧制也。而侍卫亲军者,天子自将之私兵也,推其名号可知矣。天子自为将,则都指挥使乃其卒伍之都长耳。然自汉、周以来,其职益重,汉有侍卫司狱,凡朝廷大事皆决侍卫狱。是时,史弘肇为都指挥使,与宰相、枢密使并执国政,而弘肇尤专任,以至于亡。语曰:“涓涓不绝,流为江河。荧荧不灭,炎炎奈何?”可不戒哉!然是时,方镇各自有兵,天子亲军犹不过京师之兵而已。今方镇名存而实亡,六军诸卫又益以废,朝廷无大将之职,而举天下内外之兵皆属侍卫司矣。则为都指挥使者,其权岂不益重哉!亲军之号,始于明宗,其后又有殿前都指挥使,亦亲军也,皆不见其更置之始。今天下之兵,分属此两司矣。
○药彦稠
药彦稠,沙陀三部落人也。初为骑将,明宗即位,拜澄州刺史。从王晏球破王都定州,迁侍卫步军都虞候,领寿州节度使。安重诲矫诏遣河中指挥使杨彦温逐其节度使潞王从珂。以彦稠为招讨使,明宗疑彦温有所说,戒彦稠得彦温毋杀,将讯之。彦稠希重诲旨,杀彦温以灭口,明宗大怒,然不之罪也。长兴中,为静难军节度使,党项阿埋、屈悉保等族抄掠方渠,邀杀回鹘使者,明宗遣彦稠与灵武康福会兵击之,阿埋等亡窜山谷。明宗以谓党项知惧,可加约束而绥抚之。使者未至,彦稠等自牛儿族入白鱼谷,尽诛其族,获其大首领连香等,遣人上捷。明宗谓其使者曰:“吾诛党项,非有所利也。凡军中所获,悉与士卒分之,毋以进奉为名,重敛军士也。”已而彦稠以党项所掠回鹘进奉玉两团及遗秦王金装胡〈革录〉等来献,明宗曰:“吾已语彦稠矣,不可失信。”因悉以赐彦稠。又逐盐州诸戎,取其所掠男女千余人。
潞王从珂反,彦稠为招讨副使。王思同兵溃,彦稠与思同俱东走,为潞王兵所得,囚之华州狱,已而杀之。晋高祖立,赠侍中。
唐臣传第十五相关文章
- 《杂传第三十八》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王峻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阳人也。父丰,为乐营将。峻少以善歌事梁节......
- 《杂传第三十七》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翟光邺翟光邺,字化基,濮州鄄城人也。其父景珂,倜傥有胆气。梁、晋......
- 《杂传第三十六》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卢文进卢文进,字大用,范阳人也。为刘守光骑将。唐庄宗攻范阳,文进......
- 《杂传第三十五》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华温琪华温琪,字德润,宋州下邑人也。世本农家。温琪身长七尺。少......
- 《杂传第三十四》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赵在礼赵在礼,字干臣,涿州人也。少事刘仁恭为军校,仁恭遣佐其子守......
- 《杂传第三十三》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张全义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也。少以田家子役于县,县令数困辱......
- 《杂传第三十二》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刘知俊刘知俊,字希贤,徐州沛人也。少事时溥,溥与梁相攻,知俊与其麾......
- 《杂传第三十一》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氏叔琮氏叔琮,开封尉氏人也。为梁骑兵伍长,梁兵击黄巢陈、许间,叔......
- 《杂传第三十》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朱宣(弟瑾)朱宣,宋州下邑人也。少从其父贩盐为盗,父抵法死,宣乃去......
- 《杂传第二十九》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卢光稠谭全播卢光稠、谭全播,皆南康人也。光稠状貌雄伟,无佗材能......
- 《杂传第二十八》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李茂贞李茂贞,深州博野人也。本姓宋,名文通,为博野军卒,戍凤翔。黄......
- 《杂传第二十七》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王镕王镕,其先回鹘阿布思之遗种,曰没诺干,为镇州王武俊骑将,武俊录......
- 《宦者传第二十六》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呜呼,自古宦、女之祸深矣!明者未形而知惧,暗者患及而犹安焉,至于乱亡......
- 《伶官传第二十五》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
- 《义儿传第二十四》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呜呼!世道衰,人伦坏,而亲疏之理反其常,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
- 《唐六臣传第二十三》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甚哉,白马之祸,悲夫,可为流涕者矣!然士之生死,岂其一身之事哉?初,唐天祐......
- 《一行传第二十二》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
- 《死事传第二十一》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士之不幸而生其......
- 《死节传第二十》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语曰:“世乱识忠臣。”诚哉!五代之际,不可以为无人,吾得全......
- 《周臣传第十九》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王朴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
- 《汉臣传第十八》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苏逢吉苏逢吉,京兆长安人也。汉高祖镇河东,父悦为高祖从事,逢吉常......
- 《晋臣传第十七》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桑维翰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
- 《唐臣传第十六》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豆卢革豆卢革,父瓒,唐舒州刺史。豆卢为世名族,唐末天下乱,革避地之......
- 《唐臣传第十五》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朱弘昭(冯附)朱弘昭,太原人也。少事明宗为客将,明宗即位,为文思......
- 《唐臣传第十四》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符习符习,赵州昭庆人也。少事赵王王镕为军校,自晋救赵,破梁军柏乡......
- 《唐臣传第十三》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周德威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为人勇而多智,能望尘以知敌数......
- 《唐臣传第十二》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郭崇韬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河东教练使。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
- 《梁臣传第十一》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杨师厚杨师厚,颍州斤沟人也。少事河阳李罕之,罕之降晋,选其麾下劲......
- 《梁臣传第十》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康怀英康怀英,兖州人也。事朱瑾为牙将,梁兵攻瑾,瑾出略食丰、沛间......
- 《梁臣传第九》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呜呼!孟子谓“春秋无义战”,予亦以谓五代无全臣。无者,非......
- 《周家人传第八》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柴守礼周太祖圣穆皇后柴氏,无子,养后兄守礼之子以为子,是为世宗。......
- 《周家人传第七》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圣穆皇后柴氏太祖一后三妃。圣穆皇后柴氏,邢州尧山人也,与太祖......
- 《汉家人传第六》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高祖皇后李氏高祖皇后李氏,晋阳人也,其父为农。高祖少为军卒,牧马......
- 《晋家人传第五》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高祖皇后李氏高祖皇后李氏,唐明宗皇帝女也。后初号永宁公主,清泰......
- 《唐废帝家人传第四》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废帝皇后刘氏废帝皇后刘氏,父茂威,应州浑元人也。后为人强悍,废帝......
- 《唐明宗家人传第三》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明宗三后一妃:和武宪皇后曹氏生晋国公主;昭懿皇后夏氏生秦王从荣、......
- 《唐家人传第二》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太祖正室刘氏,代北人也;其次妃曹氏,太原人也。太祖封晋王,刘氏封秦国......
- 《梁家人传第一》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新五代史·传呜呼,梁之恶极矣!自其起盗贼,至于亡唐,其遗毒流于......
- 《周本纪第十二》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本姓柴氏,邢州龙冈人也。柴氏女适太祖,是为圣穆皇......
- 《周本纪第十一》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姓郭氏,邢州尧山人也。父简,事晋为顺州刺史......
- 《汉本纪第十》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姓刘氏,初名知远,其先沙陀部人也,其后世居于......
- 《晋本纪第九》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出帝父敬儒,高祖兄也,为唐庄宗骑将,早卒,高祖以其子重贵为子。高祖六......
- 《晋本纪第八》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其父臬捩鸡,本出于西夷,自朱邪归唐,从朱邪入......
- 《唐本纪第七》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愍皇帝,明宗第五子从厚也。为人形质丰厚,寡言好礼,明宗以其貌类己,特......
- 《唐本纪第六》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世本夷狄,无姓氏。父霓,为雁门部将,生子邈佶烈......
- 《唐本纪第五》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存勖,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
- 《唐本纪第四》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其先本号朱邪,盖出于西突厥,至其后世,别自号曰沙......
- 《梁本纪第三》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末帝,太祖第三子友贞也。为人美容貌,沈厚寡言,雅好儒士。太祖即位,封......
- 《梁本纪第二》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开平元年春正月壬寅,天子使御史大夫薛贻矩来劳军。宰相张文蔚率百......
- 《梁本纪第一》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姓朱氏,宋州砀山午沟里人也。其父诚,以《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