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本草纲目 > 草部 > 桔梗的功效与作用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本草纲目》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本草纲目》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本草纲目》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草纲目》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本草纲目章节目录:《水部》 《火部》 《土部》 《谷部》 《果部》 《鳞部》 《兽部》 《禽部》 《虫部》 《介部》 《菜部》 《人部》 《草部》 《木部

桔梗的功效与作用

书籍:本草纲目章节:草部更新时间:2017-02-20

桔梗

释名亦名白药、梗草、荠。

气味(根)辛、微温、有小毒。李时珍认为:“当以苦、辛、平为”。

主治

1、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2、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汤”。

3、痰嗽喘急。用桔梗一两半,研细,用童便半升,煎成四合,去渣后温服。

4、肺痈咳嗽(胸满振寒,脉数咽干,先吐臭痰,后吐臭脓)。用桔梗一两、甘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吐出脓因时,是病渐愈之象。此方名“桔梗汤”。

5、喉痹。用桔梗二两,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6、咽痛。先服甘草汤,如不愈,再服桔梗汤。

7、口舌生疮。治法同上。

8、虫牙肿痛。用桔梗、薏苡,等分为末,内服。

9、骨槽风(牙龈肿痛)。用桔梗研细,与枣肉调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内,上下牙咬住。常用荆芥煎汤嗽口。

10、牙疳。用桔梗、茴香等分,略烧后研细敷患处。

11、眼睛痛,眼发黑。用桔梗一斤、黑牵牛头三两,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称“桔梗丸”。

12、鼻血不止。用桔梗研细,加水调匀。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药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

13、吐血下血。治法同上。

14、打伤阏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许,米汤送下。

15、中蛊下血(下血如鸡肝色,大量排出,病热很险)。用桔梗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时须强灌。约七天之后,血止。可吃猪肝汤补身体。药中也可加犀角,用量与桔梗等分。

16、怀孕中恶(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两,锉细,加生姜三片。水一

杯煎服。

长松

释名亦名仙茆。生古松下,根色如荠,味似人参。

气味(根)甘、温、无毒。

主治

长松一两五钱,熟地黄八钱,生地黄、黄芪(蜜灸)、陈皮各七钱,当归、厚朴、黄各五钱,白芍药(煨)、人参、枳壳各四钱,苍术(米泔制)、半夏(制)、天门冬、麦门冬、砂仁、黄连各三钱,木香、蜀椒、胡桃仁

各二钱,小红枣肉八个,老米一撮,灯心(五寸长)一百二十根。以上为一料,分成十剂收存。另取米五升,造酒一碗,煮一份药。经过一段时间后饮药酒。

桔梗的功效与作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