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
侵略者的遁词
现在讲到正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另一段鲁国的季家,已经说过多次,不再介绍了。当孔子时候,季家三兄弟将政权、军权、经济权都掌握在手里。虽然还不敢推翻鲁国的王朝,而鲁国的国君等于是傀儡。这次季家准备去侵略颛臾这个小国家。孔子的学生冉有,在季家等于是文人而兼武职带兵的,是季家的家臣。因此这一天和子路两个人来看孔子,向孔子报告,季家将有事于颛臾。这句话在古人的文章很简单,其实事情并不简单。冉有与季路为什么来的?他们不是不知道季家有侵略这个小国的野心,想并吞颛臾。但是他们两个人受了孔老夫子的影响,又是孔子的高材生,内心的看法,觉得季家这件事不对,而且做出来了,一定要挨老师一顿骂。可是这两个人到底不是孔子,季家这样做,似乎也未尝不可,并没有坚决反对;但又怕孔子知道以后吃不消。于是两个人来试探孔子的意向,两个人很妙,很滑头的联合起来看孔子。当然一开头不敢报告这件事情,先说一些别的事,最后才顺便提起,说季家将对颛臾有事情,有问题。到底什么事情?什么问题?没有讲,完全外交辞令。
孔子是明白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告诉冉有,叫他的名字,冉求!这件事情,恐怕你太过分了,要不得的,这是一种很大的罪恶。颛臾这个国家,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诸侯建立的国家。当时在中国东方的边疆,还没有开发的民族,由他管理,而且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包括在中国的版图以内,是社稷之臣。(那时所讲“社稷”这个名词,等于现在的国家;那时所讲的“国”,等于现在的地方单位。)这里孔子是说颛臾这个国家,也是周天子所领导的天下的一分子。“何以伐为?”怎么可以出兵去打他,侵略他,企图吞并他的土地呢?这里称“伐”,是因为古代战争的名称,因性质而不同。征与伐是有分别的,所谓伐是对方不对,或者下面叛变,出兵去打他,称为讨伐。所谓伐罪,他有罪才可讨伐。颛臾根本是先王所封,有他的历史背景和地位,是东蒙之主,而且没有错,不过现在衰落了,怎么可以出兵去讨伐他?没有这个道理。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这是冉有在推卸责任。他本来是怕挨孔子的骂,先来备案的。他说,这没有办法,我们的老板要这样做,我跟子路两人,实在没有这个意思。我们吃人家的饭,不听人家的怎么办?其实这是冉有推卸责任的话,这里我们有两点可以看出来:
第一,看到孔子的教育精神。当时并没有党派的组织,但是孔子的弟子们,事无大小,对于孔子有宗教性的崇敬;也有现在对于政党组织政治性的尊重。每一件事不敢不向他报告。而孔子是一个平民,既无组织,又无权位,只是一种道德的感召,学生们不敢骗他。但是这件事情,非骗他不可,怕他不同意。第二,孔子与季家之间的关系对季家无所谓;而冉有、季路不同,他们是孔子的学生,同时在季家是家臣。这个举动,等于现在一个具有国际性的举动,他们怕将来的后果会挨骂,将来历史上会怎样批评更不知道,事情很严重,所以来向孔子报告。
而孔子即刻根据历史文化的道理、宗法社会的精神,告诉他们不可以这样,他们两人于是推托了,说是“夫子欲之”,自己并不想这样做。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另一段鲁国的季家,已经说过多次,不再介绍了。当孔子时候,季家三兄弟将政权、军权、经济权都掌握在手里。虽然还不敢推翻鲁国的王朝,而鲁国的国君等于是傀儡。这次季家准备去侵略颛臾这个小国家。孔子的学生冉有,在季家等于是文人而兼武职带兵的,是季家的家臣。因此这一天和子路两个人来看孔子,向孔子报告,季家将有事于颛臾。这句话在古人的文章很简单,其实事情并不简单。冉有与季路为什么来的?他们不是不知道季家有侵略这个小国的野心,想并吞颛臾。但是他们两个人受了孔老夫子的影响,又是孔子的高材生,内心的看法,觉得季家这件事不对,而且做出来了,一定要挨老师一顿骂。可是这两个人到底不是孔子,季家这样做,似乎也未尝不可,并没有坚决反对;但又怕孔子知道以后吃不消。于是两个人来试探孔子的意向,两个人很妙,很滑头的联合起来看孔子。当然一开头不敢报告这件事情,先说一些别的事,最后才顺便提起,说季家将对颛臾有事情,有问题。到底什么事情?什么问题?没有讲,完全外交辞令。
孔子是明白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告诉冉有,叫他的名字,冉求!这件事情,恐怕你太过分了,要不得的,这是一种很大的罪恶。颛臾这个国家,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诸侯建立的国家。当时在中国东方的边疆,还没有开发的民族,由他管理,而且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包括在中国的版图以内,是社稷之臣。(那时所讲“社稷”这个名词,等于现在的国家;那时所讲的“国”,等于现在的地方单位。)这里孔子是说颛臾这个国家,也是周天子所领导的天下的一分子。“何以伐为?”怎么可以出兵去打他,侵略他,企图吞并他的土地呢?这里称“伐”,是因为古代战争的名称,因性质而不同。征与伐是有分别的,所谓伐是对方不对,或者下面叛变,出兵去打他,称为讨伐。所谓伐罪,他有罪才可讨伐。颛臾根本是先王所封,有他的历史背景和地位,是东蒙之主,而且没有错,不过现在衰落了,怎么可以出兵去讨伐他?没有这个道理。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这是冉有在推卸责任。他本来是怕挨孔子的骂,先来备案的。他说,这没有办法,我们的老板要这样做,我跟子路两人,实在没有这个意思。我们吃人家的饭,不听人家的怎么办?其实这是冉有推卸责任的话,这里我们有两点可以看出来:
第一,看到孔子的教育精神。当时并没有党派的组织,但是孔子的弟子们,事无大小,对于孔子有宗教性的崇敬;也有现在对于政党组织政治性的尊重。每一件事不敢不向他报告。而孔子是一个平民,既无组织,又无权位,只是一种道德的感召,学生们不敢骗他。但是这件事情,非骗他不可,怕他不同意。第二,孔子与季家之间的关系对季家无所谓;而冉有、季路不同,他们是孔子的学生,同时在季家是家臣。这个举动,等于现在一个具有国际性的举动,他们怕将来的后果会挨骂,将来历史上会怎样批评更不知道,事情很严重,所以来向孔子报告。
而孔子即刻根据历史文化的道理、宗法社会的精神,告诉他们不可以这样,他们两人于是推托了,说是“夫子欲之”,自己并不想这样做。
上一篇:老虎出笼珠宝完蛋
下一篇:传统历史的资料
侵略者的遁词相关文章
- 《称呼的礼节》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rdqu......
- 《诗礼传家》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下面近于这一篇的结论了: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
- 《学问的条件》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
- 《怕的哲学》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 《谁人肯向死前休》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 《说话难难说话》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
- 《朋友之道》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下面转入另一个气势,看来虽在讲普通朋友之道,事实上与本篇的政治哲......
- 《先知的预言》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接下来是孔子历史哲学的观点。也是中国政治哲学思想一贯的名言:孔......
- 《孔子与冉求政略的论辩》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冉有在被孔子这样训了一顿以后,他怎样答复呢?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
- 《老虎出笼珠宝完蛋》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
- 《侵略者的遁词》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现在讲到正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
- 《传统历史的资料》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家谱不但是为个人,而是为一家一族的宗法社会观念而存在;它更高的价......
- 《红蓝画线鬼哭神号》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在家其中,如上表可以看到祖宗的来源,像比干的旁边注了河南两字。又......
- 《孔孟曾颜的通天谱》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但是后世各宗族修家谱,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
- 《族姓的家谱》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这个思想,向大的方面演变,成为国际政治哲学。小则个人家族方面也有......
- 《兴灭继绝》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根据我们研究的方针,这里第十六篇与上论第六篇《雍也》有互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