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
兼收并蓄见仁心
因此他说明达到仁的修养: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他说我没有看过一个真正喜欢仁的人,讨厌那个不仁的人,看不起那个不仁的人。拿我们现在的观念来看,他是说我没有看到一个真正爱好道德的人,讨厌一个不道德的人。为什么呢?一个爱好“仁”道而有道德的人,当然他的修养几乎无人可以比拟,实在很难得;可是,他如果讨厌不仁的人,看不起不仁的人,那么他还不能说是个仁者。但有些人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宋儒的解释,认为爱好道德的人,讨厌、看不起不道德的人,就是仁的境界。这样一来,宋代以后的儒家,意见纷争,越来越多。我们看《论语》的原文,并不是这样解释。因为接着下面就说:“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意思是说,一个仁者,看到一个不仁者,应该是同情他、怜悯他,想办法怎样把他改变过来,这是真正仁者的用心。我们讲道德,别人不讲道德,我们就非常讨厌他,那么我们是同样以“不仁”的心理对付人家,我们这个仁还是不究竟。所以孔子说:“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这是孔子讲的忠恕之道,推己及人的写照。我觉得冷了,想到别人也怕冷,要别人快去加衣服;想到自己,就联想到别人。假如我自己仁,看到别人不仁就讨厌,那我也是不仁。
下面跟着是讲“仁”的用:“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这是他假设的话。他是说,仁是很难的修养,人本来有爱人之心。我们观察一个幼儿,同情人家的时候特别多,后来渐渐长大了,心里的厌恶也越大,仁心就不能够发挥。所以他说仁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但几乎没有人能在一天当中,用心、处世,完全合于仁道。假使有,他仁的修养必然很高超。只要立志,没有说因力量小而达不到仁的境界。但是他又补充一句,也许有力量不足而达不到的,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这种情形。
这篇从开头的一节,到这里为止,都是讲仁的体与用。所谓体是内心的修养,如何做到仁、爱人;仁的用,有推己及人的精神,心胸宽大,包容万象,能够感化他人,这是仁的用。
讲了仁的体用之后,下面引伸讲仁的修养方法: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说人的毛病,各于其党。这个“党”不要以现代的观念来解释为政党之“党”。古人所讲的党是乡党,包括了朋友在内。儒家思想,时常用到这个乡党的观念。古代宗法社会的乡党,就是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交朋友等社会人际的关系对一个人影响很大。孔子说一个人会有过错,往往都是社会关系的因果。我们在社会关系中看到一个人的过错,譬如某人作人的态度非常坏,而我们看得清楚,那么自己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同样的过错,假如有,就改过来,假如没有,就更加勉励。所以看看人家的过错,可以引发仁的修养。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他说我没有看过一个真正喜欢仁的人,讨厌那个不仁的人,看不起那个不仁的人。拿我们现在的观念来看,他是说我没有看到一个真正爱好道德的人,讨厌一个不道德的人。为什么呢?一个爱好“仁”道而有道德的人,当然他的修养几乎无人可以比拟,实在很难得;可是,他如果讨厌不仁的人,看不起不仁的人,那么他还不能说是个仁者。但有些人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宋儒的解释,认为爱好道德的人,讨厌、看不起不道德的人,就是仁的境界。这样一来,宋代以后的儒家,意见纷争,越来越多。我们看《论语》的原文,并不是这样解释。因为接着下面就说:“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意思是说,一个仁者,看到一个不仁者,应该是同情他、怜悯他,想办法怎样把他改变过来,这是真正仁者的用心。我们讲道德,别人不讲道德,我们就非常讨厌他,那么我们是同样以“不仁”的心理对付人家,我们这个仁还是不究竟。所以孔子说:“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这是孔子讲的忠恕之道,推己及人的写照。我觉得冷了,想到别人也怕冷,要别人快去加衣服;想到自己,就联想到别人。假如我自己仁,看到别人不仁就讨厌,那我也是不仁。
下面跟着是讲“仁”的用:“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这是他假设的话。他是说,仁是很难的修养,人本来有爱人之心。我们观察一个幼儿,同情人家的时候特别多,后来渐渐长大了,心里的厌恶也越大,仁心就不能够发挥。所以他说仁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但几乎没有人能在一天当中,用心、处世,完全合于仁道。假使有,他仁的修养必然很高超。只要立志,没有说因力量小而达不到仁的境界。但是他又补充一句,也许有力量不足而达不到的,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这种情形。
这篇从开头的一节,到这里为止,都是讲仁的体与用。所谓体是内心的修养,如何做到仁、爱人;仁的用,有推己及人的精神,心胸宽大,包容万象,能够感化他人,这是仁的用。
讲了仁的体用之后,下面引伸讲仁的修养方法: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说人的毛病,各于其党。这个“党”不要以现代的观念来解释为政党之“党”。古人所讲的党是乡党,包括了朋友在内。儒家思想,时常用到这个乡党的观念。古代宗法社会的乡党,就是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交朋友等社会人际的关系对一个人影响很大。孔子说一个人会有过错,往往都是社会关系的因果。我们在社会关系中看到一个人的过错,譬如某人作人的态度非常坏,而我们看得清楚,那么自己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同样的过错,假如有,就改过来,假如没有,就更加勉励。所以看看人家的过错,可以引发仁的修养。
上一篇:了知生死不相关
下一篇:照临万类的仁道
兼收并蓄见仁心相关文章
- 《仁者之言》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这是讲到用仁之重要。孔子说古代......
- 《孝子仁人不二门》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现在又讲到孝道中仁的......
- 《仁义值千金》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再接下去: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一段记载,涉及到孔门的仁学......
- 《吉光片羽 稍纵即逝》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讲到这里,《论语》上还有一个大问题,和这个问题是一样的,将来要讲到......
- 《孔子四字禅》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讲到这里,刚才提到过的一个问题又来了,上文孔子曾说:“朝闻道,......
- 《敝屣功名尊道义》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以下讲到仁人对社会做大事业的原则: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
- 《富贵不淫贫贱乐》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一个人如果真正立志于修......
- 《了知生死不相关》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道”就有两个研究了。前面曾......
- 《兼收并蓄见仁心》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因此他说明达到仁的修养: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
- 《照临万类的仁道》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所谓“仁者安仁”相当于仁的体,“知者利仁”......
- 《月是故乡明》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里仁》篇第一段: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照三家村学究的解释......
- 《那“仁”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现在我们讲到《论语》第四篇,是最重要的一篇,这篇的问题很大。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