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
闻人与贤达
下面讲到社会思想了: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在这里,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上古文化中“士”的观念。过去已经讲过,用现代语来说,“士”就是代表知识分子。子张问孔子,一个知识分子,要怎样才能在社会上站起来,才够得上称为通达、豁达?孔子听了子张的问题,先反问子张的观念当中,所说的“达”,是个什么样子。子张说,我所说的达的意思,是全国上下大家都知道他,名闻天下,在家乡也是各个都知道。像现代民选政治的社会,更要做到如此。子张认为的“达”就是这样。子张的这个观点很值得注意,许多人都有这种心理。几十年来看到有一些朋友就是如此,尤其一些比较活动的分子,人家一提到某某达官显宦豪商巨贾,他总说认识,或攀上些关系。记得抗战时期,曾有一位四川朋友对这样而求闻达的人开了一个很难堪的玩笑。当某人正在大庭广众中自称与某某要人有瓜葛时,他便故意问说:“喂,老兄!这两天斯福兄有消息给你吗?”这位先生一时不解,问:“哪位斯福?”那人便说:“罗斯福嘛!”这句话一出来,大家哈哈一笑,这位老兄却为之默然无语。社会上确有不少这一类型的人。
现在回转来看孔子的观念,我们要注意了,孔子听子张对于“达”的观念所下定义之后,便说,你对“达”的观念搞错了。一个人到处知道他的名,那叫作有名气。这个名气是不是好的,就成问题。有名气的人叫作“闻人”,不是“达人”。孔子为“达人”下的定义是“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这样的达人,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不一定出来做官。现在有一个名称叫“社会贤达”,就是有道德、有学识,的确在社会上众望所归,可是只想做事,不想做官。当然,他也有条件:饭是吃得饱的,生活也不愁,有丰富的正义感,这种人就是达人。
依据孔子对达人的定义,第一是本质的正直,没有歪曲的心思;作人做事,不用手段,不用权术。第二是好义,这个义字的解释,近乎墨子的义,所谓慷慨好义。第三是“察言而观色”。这句话被后世误解为很坏的意思,而本来的意思是有眼光,看得清楚,有先见之明;听了一些理论,根据一些资料,加以智慧判断,就可以看出态势来。例如对于国际大事,时代的趋势,许多事情,都可以在事前看出来。第四“虑以下人”,“虑”就是智虑,包括了思想与学问,“下人”是对人谦虚,绝不傲慢,自己并不以为自己了不起。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才能算是贤达的人。
孔子又告诉子张,他所说的只是闻人——出名的人,往往只做些表面工作。以前某名都有一位先生,非常非常有名,凡是各项募捐,一定请他去。而他拿起笔在捐簿上第一个写,每次一写,就是一笔很大很大的数字,至少等于现在的几十万元,每次都如此大手笔。可是真去向他收捐款,他说:“我写这样多,是为你作个倡导,别人看我写了这样多,自然都会多写一点。”此人也确是某名都当年的闻人之一,他这个做法就是“色取仁而行违”。表面上做的都是善事,态度取的是仁,而真正的行为不是那么回事。而且“居之不疑”,他这样搞久了,自己也觉得这样没有什么不对。犹如许多说谎话的人,说成了习惯,就不觉得自己在说谎,对自己这样说,一点也不怀疑对或不对,甚至,认为是应该如此的。像这一类人,虽然也会出大名,但到底不算是达人。成为达人要有达人的条件,达人的道德。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在这里,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上古文化中“士”的观念。过去已经讲过,用现代语来说,“士”就是代表知识分子。子张问孔子,一个知识分子,要怎样才能在社会上站起来,才够得上称为通达、豁达?孔子听了子张的问题,先反问子张的观念当中,所说的“达”,是个什么样子。子张说,我所说的达的意思,是全国上下大家都知道他,名闻天下,在家乡也是各个都知道。像现代民选政治的社会,更要做到如此。子张认为的“达”就是这样。子张的这个观点很值得注意,许多人都有这种心理。几十年来看到有一些朋友就是如此,尤其一些比较活动的分子,人家一提到某某达官显宦豪商巨贾,他总说认识,或攀上些关系。记得抗战时期,曾有一位四川朋友对这样而求闻达的人开了一个很难堪的玩笑。当某人正在大庭广众中自称与某某要人有瓜葛时,他便故意问说:“喂,老兄!这两天斯福兄有消息给你吗?”这位先生一时不解,问:“哪位斯福?”那人便说:“罗斯福嘛!”这句话一出来,大家哈哈一笑,这位老兄却为之默然无语。社会上确有不少这一类型的人。
现在回转来看孔子的观念,我们要注意了,孔子听子张对于“达”的观念所下定义之后,便说,你对“达”的观念搞错了。一个人到处知道他的名,那叫作有名气。这个名气是不是好的,就成问题。有名气的人叫作“闻人”,不是“达人”。孔子为“达人”下的定义是“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这样的达人,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不一定出来做官。现在有一个名称叫“社会贤达”,就是有道德、有学识,的确在社会上众望所归,可是只想做事,不想做官。当然,他也有条件:饭是吃得饱的,生活也不愁,有丰富的正义感,这种人就是达人。
依据孔子对达人的定义,第一是本质的正直,没有歪曲的心思;作人做事,不用手段,不用权术。第二是好义,这个义字的解释,近乎墨子的义,所谓慷慨好义。第三是“察言而观色”。这句话被后世误解为很坏的意思,而本来的意思是有眼光,看得清楚,有先见之明;听了一些理论,根据一些资料,加以智慧判断,就可以看出态势来。例如对于国际大事,时代的趋势,许多事情,都可以在事前看出来。第四“虑以下人”,“虑”就是智虑,包括了思想与学问,“下人”是对人谦虚,绝不傲慢,自己并不以为自己了不起。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才能算是贤达的人。
孔子又告诉子张,他所说的只是闻人——出名的人,往往只做些表面工作。以前某名都有一位先生,非常非常有名,凡是各项募捐,一定请他去。而他拿起笔在捐簿上第一个写,每次一写,就是一笔很大很大的数字,至少等于现在的几十万元,每次都如此大手笔。可是真去向他收捐款,他说:“我写这样多,是为你作个倡导,别人看我写了这样多,自然都会多写一点。”此人也确是某名都当年的闻人之一,他这个做法就是“色取仁而行违”。表面上做的都是善事,态度取的是仁,而真正的行为不是那么回事。而且“居之不疑”,他这样搞久了,自己也觉得这样没有什么不对。犹如许多说谎话的人,说成了习惯,就不觉得自己在说谎,对自己这样说,一点也不怀疑对或不对,甚至,认为是应该如此的。像这一类人,虽然也会出大名,但到底不算是达人。成为达人要有达人的条件,达人的道德。
上一篇:修养上的三叉路口
下一篇:风吹草动
闻人与贤达相关文章
- 《交友的艺术》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有一天,子贡问孔子......
- 《樊迟问“知”“仁”》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
- 《修养上的三叉路口》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下面是讲个人修养的问题: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
- 《闻人与贤达》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下面讲到社会思想了: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 《风吹草动》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下面仍是季康子问政治方面的一个道理,当然这不是在一天之内问的,而......
- 《上不正下便歪》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个话大家......
- 《完美之不易》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
- 《理难清》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由片言折狱,就谈到彼此意见的相争了。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
- 《能平不平的子路》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下面是对于政治、立身处世、作人做事有关的个人修养:子曰:片言可以......
- 《相对的人为政治》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下面跟着是齐景公问的: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
- 《知人易自知难》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 《吃饭大如天》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
- 《书画琴棋诗酒花》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讲小的方面,个人文与质的关系。有些人有天才,本质很好,可惜学识不够......
- 《继绝传薪》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由此引伸出来,我们看到,国家民族的兴衰,端赖于文质的均衡发展。现在......
- 《历代兴衰的趋势》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回转来看中国每一个朝代文与质的问题。我们提过夏尚质,殷尚忠,周尚......
- 《内外兼修之谓美》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下面一节,讲到文质之辩。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
- 《众志成城》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
- 《自知者明》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
- 《四海之内皆兄弟》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
- 《司马牛的问题》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
- 《顿悟与渐修》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 《梦幻空花非真无》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怎么转到积极的呢?我们前面说过,生命的本身像大海一样,我们现在生命......
- 《身非我有》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佛学看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构成的。我们常在小说中......
- 《无所住心》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有些人用不着读书,从一些现象,就可以把人生看得很清楚。只要到妇产......
- 《大光明与复礼》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提到文天祥遇到异人传授大光明法的诗。座中有人问起原诗和关于大......
- 《乾坤马一毛》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再下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假使有一天真正做......
- 《静的修养》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好了,这个道理我们了解了,所以对于思想,我们不要去控制它,譬如说我们......
- 《天人合一》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下论《先进》第十一篇已经讲完了,这是对于上论的《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