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子昂资料
陈子昂的诗词全集_陈子昂的诗集大全,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 查看详情>>
陈子昂古诗词作品: 《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燕昭王》 《赠别冀侍御崔司议》 《古意题徐令壁》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度荆门望楚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度荆门望楚》注释译文_作者陈子昂,其内容如下:注释 ⑴荆门:山名。《水经·江水注》卷三十四说:“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清统志》说:“..
古诗《度荆门望楚》创作背景_作者陈子昂,其内容如下:《度荆门望楚》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诗作。此诗首联交代了作者的行程;颔联进一步描写眼前所历之景;颈联继续写景,更具体地状写楚境胜地;尾联作者以楚狂接舆自比,直抒胸臆。全诗笔..
陈子昂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 - - 陈子昂- - 四十九变化,一十三死生。翕忽玄黄里,驱驰风雨情。是非纷妄作,宠辱坐相惊。至人独幽鉴,窈窕随昏明。咫尺山河道,轩窗日月庭。别离焉足问,悲乐固能并。我辈何为尔,栖皇犹未平。金台可
- 2. 古诗《燕昭王》 - - 陈子昂- -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 3. 古诗《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 - 陈子昂- - 游人献书去,薄暮返灵台。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闻莺忽相访,题凤久裴回。石髓空盈握,金经秘不开。还疑缝掖子,复似洛阳才。
- 4. 古诗《庆云章·昆仑元气》 - - 陈子昂- - 昆仑元气,实生庆云。大人作矣,五色氤氲。昔在帝妫,南风既薰。丛芳烂熳,郁郁纷纷。旷矣千祀,庆云来止,玉叶金柯,祚我天子。非我天子,庆云谁昌。非我圣母,庆云谁光。庆云光矣,周道昌矣。
- 5. 古诗《卧病家园》 - - 陈子昂- - 世上无名子,人间岁月赊。纵横策已弃,寂寞道为家。卧病谁能问,闲居空物华。犹忆灵台友,栖真隐太霞。还丹奔日御,却老饵云芽。宁知白社客,不厌青门瓜。
- 6. 古诗《感遇诗·索居犹几日》 - - 陈子昂- - 索居犹几日,炎夏忽然衰。阳彩皆阴翳,亲友尽暌违。登山望不见,涕泣久涟洏。宿梦感颜色,若与白云期。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 7. 古诗《感遇诗·丁亥岁云暮》 - - 陈子昂- -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拳跼竞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肉食谋
- 8. 古诗《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 - 陈子昂- - 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独舞纷如雪,孤飞暧似云。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
- 9. 古诗《郭隗·逢时独为贵》 - - 陈子昂- -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 10. 古诗《送别出塞》 - - 陈子昂- - 平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言登青云去,非此白头翁。胡兵屯塞下,汉骑属云中。君为白马将,腰佩騂角弓。单于不敢射,天子伫深功。蜀山余方隐,良会何时同。
陈子昂的名句翻译赏析
-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 - - 陈子昂 - - - 《感遇诗·圣人不利己》
- 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三五明月满,盈盈不自珍 - - - 陈子昂 - - - 《感遇诗·挈瓶者谁子》
- 昔时幽径里,荣耀杂春丛。今来玉墀上,销歇畏秋风 - - - 陈子昂 - - -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
-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 - - 陈子昂 - - - 《感遇诗·朔风吹海树》
-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 - - 陈子昂 - - - 《燕昭王·南登碣石坂》
- 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永随众仙逝,三山游玉京 - - - 陈子昂 - - -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 兴尽崔亭伯,言忘释道安。林光稍欲暮,岁物已将阑 - - - 陈子昂 - - -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
- 飞飞鸳鸯鸟,举翼相蔽亏。俱来绿潭里,共向白云涯 - - - 陈子昂 - - - 《鸳鸯篇》
-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 - - 陈子昂 - - - 《夏日游晖上人房》
- 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 - - 陈子昂 - - -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