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巩资料
曾巩的诗词全集_曾巩的诗集大全,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任太..... 查看详情>>
曾巩古诗词作品: 《冬望·霜余荆吴倚天山》 《北风·北风动地江翻天》 《北渚亭雨中》 《荔枝·剖见隋珠醉眼开》 《酬强几圣·俯仰林泉绕舍清》 《寄王介卿·忆昨走京尘》 《江湖·江湖俗畏远》 《送陈商学士》 《食梨·今岁天旱甚》 《山茶花·山花山开春未归》
西楼·海浪如云去却回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西楼·海浪如云去却回》创作背景_作者曾巩,其内容如下:《西楼·海浪如云去却回》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开头两句写海上的风浪,首句写海浪,用“如云”的明..
古诗《西楼·海浪如云去却回》鉴赏_作者曾巩,其内容如下: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风致”,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首诗写在海边的高楼上欣赏暴风雨的状况。前两句为后两句蓄势,照例描写暴风雨到来前的风云..
曾巩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垓下·三杰同归汉道兴》 - - 曾巩- - 三杰同归汉道兴,拔山余力尔徒矜。泫然垓下真儿女,不悟当从一范增。
- 2. 古诗《依韵和酬提刑都官寒食阻风见寄》 - - 曾巩- - 画舡齐泊倚青山,正值春风阻往还。江作鼓鼙声浩渺,树为城障绿回环。幽花婀娜偏当眼,啼鸟交加亦解颜。使者文章工不浅,尽将模写寄柴关。
- 3. 古诗《鹊山亭·大亭孤起压城颠》 - - 曾巩- - 大亭孤起压城颠,屋角峨峨插紫烟。泺水飞绡来野岸,鹊山浮黛入晴天。少陵骚雅今谁和,东海风流世谩传。太守自吟还自笑,归来乘月尚留连。
- 4. 古诗《简景山侍御》 - - 曾巩- - 长年心事最相亲,一笑相疏忽数旬。柏府地严方许国,芸台官冷但容身。饥肠漫窃公厨膳,病发难堪客舍尘。还有鹿门栖宿兴,想君他日肯为邻。
- 5. 古诗《高松·高松高干云》 - - 曾巩- - 高松高干云,众林安可到。汤汤鸣寒溪,偃偃倚翠纛。侧听心神醒,仰视目睛眊。风雨天地动,一叶不欹倒。岂同涧中萍,上下逐流潦。岂同墙根槐,卷卷秋可扫。凤凰引众禽,此木阴可焘。君求百
- 6. 古诗《寄顾子敦·清旷亭边雁欲回》 - - 曾巩- - 清旷亭边雁欲回,南湖分浪入城来。空山过腊犹藏雪,野岸先春已放梅。三径未归聊自适,一尊寻胜每同开。如今试想长松下,玉麈高谈岂易陪。
- 7. 古诗《泝河·客舟泝河西北行》 - - 曾巩- - 客舟泝河西北行,日夜似与河流争。不知汹汹竟何为,怒意彼此何时平。但疑天地送秋至,恶雨疾风相触声。我病入寒饶睡思,归梦正美还遭惊。东南水乡我所住,杨花散时春水生。湖江渺邈不
- 8. 古诗《人情·人情当面蔽山丘》 - - 曾巩- - 人情当面蔽山丘,谁可论心向白头。天禄阁非真学士,玉麟符是假诸侯。诗书落落成孤论,耕钓依依忆旧游。早晚抽簪江海去,笑将风月扁舟。
- 9. 古诗《闻喜亭·闻喜名自昔》 - - 曾巩- - 闻喜名自昔,广亭临汉津。飞甍出万屋,地绝无纤尘。盘道城堞古,远林墟曲新。静觉耕钓胜,幽宜鸥鹭驯。赖此荒僻郡,幸容朴愚人。阁铃昼常寂,斋酿寒更醇。一樽且勤设,勿负头上巾。
- 10. 古诗《送欧阳员外归觐滁州舍人》 - - 曾巩- - 病卧不出门,非关避尘土。深秋影虽清,孤怀共谁语。辱子问吾庐,辉如就宾庑。足音固可喜,况久捉松尘。子生何其祥,家庭坐轲愈。顾我齿诸生,渐磨苦顽鲁。有如仰天潢,势岂识津渚。又若马
曾巩的名句翻译赏析
-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 - - - 曾巩 - - - 《》
-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 - - 曾巩 - - - 《》
-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 - - 曾巩 - - - 《》
- 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 - - 曾巩 - - - 《》
- 宋既平天下,开始出仕。当此之时,太祖、太宗已纲纪大法矣 - - - 曾巩 - - - 《》
-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 - - - 曾巩 - - - 《》
-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 - - 曾巩 - - - 《》
-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从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 - - - 曾巩 - - - 《》
-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 - - 曾巩 - - - 《》
-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 - - 曾巩 - - - 《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