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作者查慎行资料
查慎行的诗词全集_查慎行的诗集大全,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其族叔查继佐为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为清初六家之一。浙江海宁袁花人。..... 查看详情>>
查慎行古诗词作品: 《喜曾济苍学博见过次见贻原韵》 《敬题康熙六十一年历后》 《次韵同年李眉三南昌署中见怀之作兼寄令弟少峰明府》 《雨中牡丹戏作吴体》 《正月十日赴曾三之招偕诸弟西阡看梅》 《后七日曾三弟招同诸弟再过西阡看梅归饮其斋中续成》 《八日立春德尹招同诸弟小饮》 《白中丞内擢少司农以述怀诗索和次原韵叠成四章兼以奉送》 《哭李婿旸谷·头白归来所向穷》 《七夕陪白近薇中丞沧浪亭灯宴》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赏析_作者查慎行,其内容如下:查慎行的这首七言律诗,语言清新、明快、简洁、质朴;寓意率真、自然流畅,无引经据典,读来倍感亲切;采取以景入诗,借景寓情的手法,对眼前所见景物信手拈来,无不称妙;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
古诗《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创作背景_作者查慎行,其内容如下:综观全诗,查慎行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前两句写的是行程路线,诗人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开门见山,点明了行程方向,不做任何粉饰。接着把一幅令人向往的江南春耕图一一展现在..
古诗《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注释译文_作者查慎行,其内容如下:注释1.湘东驿:属湖南醴陵,东临江西萍乡。遵陆:在这段路程中,作者是沿着陆路走的,故称。芦溪:地名,今江西省萍乡市东。2.黄花古渡:古时春末夏初水涨称“黄花水”,此应泛指春..
查慎行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秋庭·秋来无一事》 - - 查慎行- - 秋来无一事,物态颇相撩。是叶须防蚀,无根不耐浇。欹花危露蒂,修蔓妥风条。满目皆生意,吾庭未寂寥。
- 2. 古诗《过文与也竹坞草庐》 - - 查慎行- - 坐阅沧桑五十年,不知颜状已苍然。世家文物传诗画,相国衣冠傍墓田。乱竹巧遮行药径,浊流閒送出山泉。丈人有福能高卧,一榻秋阴万树蝉。
- 3. 古诗《送徐毅庵归梅里》 - - 查慎行- - 绿槐阴下一条街,五度东风感计偕。路尽始知村舍好,调孤肯与俗工谐。云开马首重经岳,絮暖鲚鱼恰渡淮。想到溪南好风日,家人巳制笋皮鞋。
- 4. 古诗《座主宗伯许公再邀杨晚研陈宋斋梅溪及余为五老之会席上分赋二章时立冬后四日》 - - 查慎行- - 又作名园三日留,款门人各有扁舟。宵能纵酒晨还醉,晴便登山雨即休。且喜大家添一岁,未应高兴减前游。黄花已老丹枫嫩,斟酌初冬胜晚秋。
- 5. 古诗《次副相揆公塞外遇雪用旧韵见怀》 - - 查慎行- - 远枉三秋讯,开当雪霁时。断云归岫晚,朔雁渡江迟。旧事炊粱梦,新篇叠韵诗。别前初约在,宛宛见心期。
- 6. 古诗《金陵杂咏·武定桥栏玉磬如》 - - 查慎行- - 武定桥栏玉磬如,泠泠七尺响清虚。蜀桐不发岐阳扣,等是昆冈劫火馀。
- 7. 古诗《晚至万松坪·此中旧有高人住》 - - 查慎行- - 此中旧有高人住,迟我来寻五六年。毕竟著书须择地,人间难得好林泉。
- 8. 古诗《又四·投足全无地》 - - 查慎行- - 投足全无地,多眠少起时。偶然扶杖立,形定影潜移。
- 9. 古诗《春社·今年社是春分节》 - - 查慎行- - 今年社是春分节,半月寒深闭户中。花少有时还朔雪,雨多无日不东风。村巫环珓传神语,里老豚蹄望岁丰。除却农谈吾懒听,何烦分酒更治聋。
- 10. 古诗《送田纶霞由大鸿胪巡抚江苏》 - - 查慎行- - 东南地重推吴会,开府新烦典客卿。暂出人皆荣八座,再来公巳领三旌。霜清斧钺棱棱见,风静骅骝尾尾行。桃李一蹊看好在,道傍伏谒半诸生。
查慎行的名句翻译赏析
-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 - - 查慎行 - - - 《三闾祠·平远江山极目回》
-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 - - 查慎行 - - -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 地险昔曾当剧贼,时平谁敢说雄才 - - - 查慎行 - - - 《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
- 上水厌滩多,下水惜滩少 - - - 查慎行 - - - 《青溪口号》
- 巢居风俗故依然,石穴高当万木颠 - - - 查慎行 - - - 《初入黔境土人皆居悬岩峭壁间缘梯上下与猿猱》
- 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 - - 查慎行 - - - 《寒夜次潘岷原韵》
-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 - - 查慎行 - - - 《晓过鸳湖》
- 宝剑尘封三尺水,麻鞵寒踏九州霜 - - - 查慎行 - - - 《读白耷山人诗》
- 溪女不画眉,爱听画眉鸟 - - - 查慎行 - - - 《青溪口号·溪女不画眉》
- 百家小聚还成县,三面无城却倚山 - - - 查慎行 - - - 《雨过桐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