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甫资料
杜甫的诗词全集_杜甫的诗集大全,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查看详情>>
杜甫古诗词作品: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人日两篇其二》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三》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二》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 《九日·故里樊川菊》 《九日·旧日重阳日》 《九日·旧与苏司业》 《总退口号·今春喜气满乾坤》 《总退口号·勃律天西采玉河》
日暮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日暮》注释译文_作者杜甫,其内容如下:注释 故园:故乡。 石泉流暗壁:即暗泉流石壁。 草露滴秋根:即秋露滴草根。秋根:秋天的草根。滴秋根:一作“满秋原”,“满”一作“滴”。 花烬:灯芯结..
古诗《日暮》创作背景_作者杜甫,其内容如下:《日暮》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曲折婉转,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山村的闲静景象,作者凝望这景象,禁不住思绪万千:皓月升起,晚风清凉,月下的山村..
杜甫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 - - 杜甫- - 东渚雨今足,伫闻粳稻香。上天无偏颇,蒲稗各自长。人情见非类,田家戒其荒。功夫竞搰搰,除草置岸旁。谷者命之本,客居安可忘。青春具所务,勤垦免乱常。吴牛力容易,并驱动莫当。丰苗亦
- 2. 古诗《积草岭》 - - 杜甫- - 连峰积长阴,白日递隐见。飕飕林响交,惨惨石状变。山分积草岭,路异明水县。旅泊吾道穷,衰年岁时倦。卜居尚百里,休驾投诸彦。邑有佳主人,情如已会面。来书语绝妙,远客惊深眷。食蕨不
- 3. 古诗《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 - 杜甫- - 东山气鸿蒙,宫殿居上头。君来必十月,树羽临九州。阴火煮玉泉,喷薄涨岩幽。有时浴赤日,光抱空中楼。阆风入辙迹,旷原延冥搜。沸天万乘动,观水百丈湫。幽灵斯可佳,王命官属休。初闻龙
- 4. 古诗《题省中院壁》 - - 杜甫- -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溜常阴阴。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腐儒衰晚谬通籍,退食迟回违寸心。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
- 5. 古诗《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 - - 杜甫- - 白日照舟师,朱旗散广川。群公饯南伯,肃肃秩初筵。鄙人奉末眷,佩服自早年。义均骨肉地,怀抱罄所宣。盛名富事业,无取愧高贤。不以丧乱婴,保爱金石坚。计拙百僚下,气苏君子前。会合苦
- 6. 古诗《述怀一首》 - - 杜甫- -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湣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闻同
- 7. 古诗《寄高三十五詹事》 - - 杜甫- - 安稳高詹事,兵戈久索居。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疏。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 8. 古诗《题新津北桥楼》 - - 杜甫- - 望极春城上,开筵近鸟巢。白花檐外朵,青柳槛前梢。池水观为政,厨烟觉远庖。西川供客眼,唯有此江郊。
- 9. 古诗《雨·微雨不滑道》 - - 杜甫- - 微雨不滑道,断云疏复行。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秋日新沾影,寒江旧落声。柴扉临野碓,半得捣香粳。
- 10. 古诗《覃山人隐居》 - - 杜甫- - 南极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谁勒铭。征君已去独松菊,哀壑无光留户庭。予见乱离不得已,子知出处必须经。高车驷马带倾覆,怅望秋天虚翠屏。
杜甫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不复知天大,空余见佛尊。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 - - - 杜甫 - - - 《望兜率寺》
- 简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炉。寒天留远客,碧海挂新图 - - - 杜甫 - - -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 日落风亦起,城头鸟尾讹。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 - - - 杜甫 - - - 《日暮》
- 孟氏好兄弟,养亲唯小园。承颜胝手足,坐客强盘飧 - - - 杜甫 - - - 《孟氏·孟氏好兄弟》
-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 - - 杜甫 - - - 《暮归·霜黄碧梧白鹤栖》
- 岑寂双甘树,婆娑一院香。交柯低几杖,垂实碍衣裳 - - - 杜甫 - - - 《树间·岑寂双甘树》
-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 - - 杜甫 - - - 《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
-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 - - 杜甫 - - - 《绝句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
- 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 - - 杜甫 - - - 《遣兴·贺公雅吴语》
-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 - - 杜甫 - - - 《绝句四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