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江神子·冬景》 《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满庭芳·三十三年,飘流江海》 《谐音《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 《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 《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 《次韵赠清凉长老》 《答径山琳长老》 《霅上访道人不遇》
纵笔·北船不到米如珠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纵笔·北船不到米如珠》注释译文_作者苏轼,其内容如下:注释 ⑸祀灶:祭灶神,古代五祀之一。《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祀灶,祭先肺。”汉以前祀灶在夏天举行。后传说汉代阴子方腊日晨见到灶神,并以黄羊祭之,因而大富,..
古诗《纵笔·北船不到米如珠》赏析_作者苏轼,其内容如下:第三首诗写诗人和儋州人民的深厚感情。起句写北方船只不到,儋州米价贵了起来,有“米珠薪桂”之慨。儋州当时耕种落后,产米很少,苏轼《和陶劝农六首》小序说:“海..
苏轼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赠杜介·我梦游天台》 - - 苏轼- - 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松风吹菵露,翠湿香嫋嫋。应真飞锡过,绝磵度云鸟。举意欲从之,翛然已松杪。微言粲珠玉,未说意先了。觉来如堕空,耿耿窗户晓。群生陷迷网,独达从古少。杜叟子
- 2. 古诗《浣溪沙·桃李溪边驻画轮》 - - 苏轼- - 桃李溪边驻画轮。鹧鸪声里倒清尊。夕阳虽好近黄昏。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几时归去不销魂。
- 3. 古诗《失题·望断水云千里》 - - 苏轼- - 望断水云千里,横空一抹晴岚。不见邯郸归路,梦中略到江南。
- 4. 古诗《和陶杂诗·申韩本自圣》 - - 苏轼- - 申韩本自圣,陋古不复稽。巨君纵独欲,借经作岩崖。遂令青衿子,珠璧人人怀。凿齿井蛙耳,信谓天可弥。大道久分裂,破碎日愈离。我如终不言,谁悟角与羁。吾琴岂得已,昭氏有成亏
- 5. 古诗《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 - 苏轼- -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濛。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
- 6. 古诗《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 - 苏轼- -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 7. 古诗《归去来集字·命驾欲何向》 - - 苏轼- - 命驾欲何向,欣欣春木荣。世人无往复,乡老有将迎。云内流泉远,风前飞鸟轻。相携就衡宇,酌酒话交情。
- 8. 古诗《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 - 苏轼- - 画隼横江喜再游。老鱼跳槛识清讴。流年未肯付东流。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挽回霜鬓莫教休。
- 9. 古诗《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 - - 苏轼- - 中朝鸾鹭自振振,岂信边隅事执鼖。共怪书生能破的,也如骁将解论文。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
- 10. 古诗《铁沟行赠乔太博》 - - 苏轼- - 城东坡陇何所似,风吹海涛低复起。城中病守无所为,走马来寻铁沟水。铁沟水浅不容辀,恰似当年韩与侯。有鱼无鱼何足道,驾言聊复写我忧。荒村野店亦何有,欲发狂言须斗酒。山头落日侧
苏轼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 - - - 苏轼 - - - 《》
-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 - - - 苏轼 - - - 《》
-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 - - 苏轼 - - - 《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
-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 - - 苏轼 - - - 《西江月·点点楼头细雨》
-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 - - 苏轼 - - - 《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
-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 - - 苏轼 - - -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 - - - 苏轼 - - -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 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 - - 苏轼 - - -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 - - 苏轼 - - - 《醉翁操·琅然》
- 儿童鞭笞学官府,翁怜儿痴旁笑侮 - - - 苏轼 - - - 《古意·儿童鞭笞学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