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
夫当今生民2之患3,果4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5知兵6之不可去7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8,致民9田猎10以讲武11,教之以进退坐作12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13杀伐之际而不慑14。是以虽有盗贼之变15,而民不至于惊溃16。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17,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18甲19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20,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21,卒22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23,不战而走。开元、天宝24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25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26勇气,销耗钝眊27,痿蹶28而不复振。是以区区29之禄山30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31,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32矣。
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33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34。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35,而穷冬36暴露37,其筋骸38之所冲犯39,肌肤之所浸渍40,轻霜露而狎41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42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43,雨则御盖44。凡所以虑患45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以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46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47。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48;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49。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50,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51者,岁以百万计52。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53,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54,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55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56,教以行阵57之节58;役民之司盗者59,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60,如古都试61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62。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63,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64。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怨,然熟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65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66百姓而邀其上67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68。利害之际69,岂不亦甚明欤?
昔者先王5知兵6之不可去7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8,致民9田猎10以讲武11,教之以进退坐作12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13杀伐之际而不慑14。是以虽有盗贼之变15,而民不至于惊溃16。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17,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18甲19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20,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21,卒22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23,不战而走。开元、天宝24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25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26勇气,销耗钝眊27,痿蹶28而不复振。是以区区29之禄山30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31,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32矣。
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33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34。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35,而穷冬36暴露37,其筋骸38之所冲犯39,肌肤之所浸渍40,轻霜露而狎41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42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43,雨则御盖44。凡所以虑患45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以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46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47。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48;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49。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50,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51者,岁以百万计52。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53,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54,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55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56,教以行阵57之节58;役民之司盗者59,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60,如古都试61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62。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63,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64。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怨,然熟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65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66百姓而邀其上67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68。利害之际69,岂不亦甚明欤?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行香子·昨夜霜风》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臣闻视履考祥》 《初入庐山·芒鞋青竹杖》 《失题·浮云有意藏山顶》 《访张山人得山中字》 《谢人惠云巾方舄·胡靴短靿格粗疏》 《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 《叶待制求先坟永慕亭诗》 《韩康公挽词·再世忠清德》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的相关诗句
-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 - - 苏轼 - - 《》
- 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 - - 苏轼 - - 《》
-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 - 苏轼 - - 《》
-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 - - 苏轼 - - 《》
苏轼的名句
-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 - 苏轼 - -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 海山兜率两茫然,古寺无人竹满轩 - - 苏轼 - - 《竹阁·海山兜率两茫然》
- 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会湿西湖雨 - - 苏轼 - -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 省可清言挥玉麈,真须保器全真 - - 苏轼 - - 《临江仙·赠王友道》
-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 - 苏轼 - - 《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
-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 - - 苏轼 - - 《殢人娇·或云赠朝云》
-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 - 苏轼 - - 《南乡子·自述》
-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後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 - 苏轼 - - 《生查子·诉别》
-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 - 苏轼 - -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 - 苏轼 - -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