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
夫当今生民2之患3,果4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5知兵6之不可去7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8,致民9田猎10以讲武11,教之以进退坐作12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13杀伐之际而不慑14。是以虽有盗贼之变15,而民不至于惊溃16。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17,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18甲19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20,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21,卒22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23,不战而走。开元、天宝24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25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26勇气,销耗钝眊27,痿蹶28而不复振。是以区区29之禄山30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31,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32矣。
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33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34。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35,而穷冬36暴露37,其筋骸38之所冲犯39,肌肤之所浸渍40,轻霜露而狎41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42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43,雨则御盖44。凡所以虑患45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以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46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47。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48;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49。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50,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51者,岁以百万计52。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53,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54,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55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56,教以行阵57之节58;役民之司盗者59,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60,如古都试61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62。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63,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64。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怨,然熟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65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66百姓而邀其上67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68。利害之际69,岂不亦甚明欤?
昔者先王5知兵6之不可去7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8,致民9田猎10以讲武11,教之以进退坐作12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13杀伐之际而不慑14。是以虽有盗贼之变15,而民不至于惊溃16。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17,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18甲19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20,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21,卒22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23,不战而走。开元、天宝24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25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26勇气,销耗钝眊27,痿蹶28而不复振。是以区区29之禄山30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31,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32矣。
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33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34。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35,而穷冬36暴露37,其筋骸38之所冲犯39,肌肤之所浸渍40,轻霜露而狎41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42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43,雨则御盖44。凡所以虑患45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以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46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47。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48;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49。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50,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51者,岁以百万计52。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53,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54,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55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56,教以行阵57之节58;役民之司盗者59,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60,如古都试61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62。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63,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64。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怨,然熟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65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66百姓而邀其上67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68。利害之际69,岂不亦甚明欤?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纵笔·寂寂东坡一病翁》 《郊祀庆成诗》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 《雪后书北台壁·城头初日始翻鸦》 《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 《上元夜·前年侍玉辇》 《次韵刘贡父所和韩康公忆持国》 《再和·丹青已是前世》 《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的相关诗句
-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 - - 苏轼 - - 《》
- 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 - - 苏轼 - - 《》
-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 - 苏轼 - - 《》
-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 - - 苏轼 - - 《》
苏轼的名句
-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 - 苏轼 - - 《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
- 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 - - 苏轼 - - 《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
-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 - 苏轼 - - 《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 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 - - 苏轼 - - 《行香子·寓意》
-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 - 苏轼 - -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 - 苏轼 - - 《吴中田妇叹》
-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 - 苏轼 - -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 - 苏轼 - - 《游金山寺·我家江水初发源》
-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 - 苏轼 - -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 - 苏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