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阳春登荆山行注释译文

朝代:南北朝 作者:鲍照 出自:代阳春登荆山行 更新时间:2017-06-07

注释

①崎岖:山路高低不平。

②犯:冒着。

③不可留:站不住脚。

④极眺:与下句的“穷目”同义,都是尽力眺望的意思。

⑤帝州:君王的州县,指荆州城。

⑥奕奕:高大的样子。

⑦缟衣:白色男服。

⑧日氛:日气。

⑨暄:温暖。

⑩乱:杂混。

⑪柘:一种常绿灌木。

⑫畴:已耕作的田地。

⑬柔:形容花枝柔软而有弹性。

⑭倾:斟,倒。

作品译文

早晨,我去攀登那高高的荆山,山路崎岖又艰难。叶上的霜露打湿了我的衣裳,腻滑的青苔,使人觉得难走难站。终于登上山顶,犹如置身云端,极目眺望神州,一片繁华的世界映入眼帘:高大的方城内,千家万户,星罗棋布,层层的城上,有高楼参差相连。一辆辆红色的马车,奔驰在大路上,一群群白衣男子,漫步在街巷之间。明媚的阳光,普照着青山绿水,和煦的微风,把温暖的春雾吹散。一片片花草树木,把平原装饰得绚丽多彩,一簇簇桑林柘丛,在田野上连绵不断。攀下树枝,摆弄一番初生的紫茎,冒着露水,折一根柔嫩的花枝把玩。眼前的景物,虽然很有趣味,心事重重的我,却是忧思难解,落寞寡欢。姑且抛开所有的烦恼吧——让我们共饮一杯浓浓的春酒,一路浩歌上荆山。

代阳春登荆山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0610.html

鲍照: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76.html

“旦登荆山头,崎岖道难游。早行犯霜露,苔滑不可留”表面看,这四句平淡寡味,同下面写的春天的景色不协凋。但仔细体察,就会发现诗中写景状物的精妙。“早行犯霜露”这一句,写出了高山春晨的特有的景象,从侧面衬托出了荆山的高峻。未言山高,而山高自现,诗写得很含蓄。“犯”字也用得好,表达了诗人春晨置身高山特有的感受:霜露袭人,寒意难禁。而“苔滑不可留”一句同“崎岖道难游”一句接应,对小道的艰险难行起到了映衬的作用。[6]

“极眺入云表,穷目尽帝州。方都列万室,层城带高楼。奕奕朱轩驰,纷纷缟衣流”六句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收览天地的雄浑意境。而一仰一俯,又层次鲜明地表现了他目光游动的情态。接着诗人铺张渲染,写他俯瞰荆山脚下之所见,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平原上繁荣的图画:都城中万室罗列,烟火稠密;高大的城垣上楼阁高耸,驿道上奔驰着官员们乘坐的车子,高大鲜红,民众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日氛映山浦,暄雾逐风收。”这样写能避免呆板,显出变化,使写景状物错综有致,表明诗人为山上山下的美景所吸引。

“花木乱平原,桑柘绵平畴”两句,诗人用如椽大笔,描绘出广阔的平原上的一派生机。“乱”‘绵”二字,是锤炼所得。“乱”是从横的方面摄景,“绵”是从纵的方面取象,两者互文见义,写出辽阔平原上纵横交错地覆盖着红花和绿叶,意境非常开阔,色彩非常鲜明。

“攀条弄紫茎,藉露折芳柔”,写出了诗人看到美景心中的情不自禁,好象要让春光停驻在自己的手中似的。然而正在他袒开胸怀拥抱春光之际,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忧念,却暗暗地袭上了他的心头,从而引出了后文。

“遇物虽成趣,念者不解忧”两句表达了诗人出身微寒,在那个讲究门阀、兰艾不辨的社会里怀才不遇、遭际不平的悲愤感慨。

“且共倾春酒,长歌登山邱”两句,表达了他这种无可奈何的凄苦的心情。

作者鲍照资料

鲍照

鲍照的诗词全集_鲍照的诗集大全,鲍照(412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ldqu..... 查看详情>>

鲍照古诗词作品: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 《喜雨诗·营社达羣阴》 《代邽街行》 《夜听声诗》 《发后渚》 《代白纻曲·春风澹荡侠思多》 《代白纻舞歌词》 《代升天行》 《拟古·凿井北陵隈》 《代白头吟

《代阳春登荆山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