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江楼记赏析
文章不作一味的奉迎,在歌功颂德的同时,也意存讽劝。登上阅江楼,览“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四隀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就是登览中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既“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至于那些“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文章确实写得庄重典雅,委婉含蓄,是一篇颇具时代特色而又有分寸的应制文字。
阅江楼,在今南京狮子山,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诏令所建,建成后,朱元璋常登临其上览胜。本文即为宋濂奉诏所写的一篇歌颂性的散文。
宋濂为明初文官中的重臣,朱元璋颁发的诏令多出其手,实为皇帝的左右手。本文既为奉诏而作,其中自不免存在一些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但作者又能援引历史上,特别是六朝覆灭的事实,巧妙地达到了“以史为鉴”的目的。寓规劝于叙事,当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宋濂为一代宗师,而且常为明太祖草诏,故其文风庄重浑厚,语言简洁得体。本文堪称代表作之一。文中虽多有歌功颂德的套语,但应把它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来认识。明太祖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终于推翻了腐朽残暴的元政权,而且在即位后确实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应该说是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文中提到的“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确实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实际,不能单纯地把它看作是“陈词滥调”。至于写到皇帝在登楼时的种种心理活动,虽然是在赞扬“一统之君”,但颇有弦外之音,即为皇帝敲响警钟,暗寓皇帝要处处关心国事民疾,而不应为观赏胜景而登临。特别是在第三段中,作者援引了古代楼阁的往事陈迹,说明了历史上朝代兴亡的教训,更直截了当地表现出规劝之意。
全文有叙有议,骈散兼备,更显出作者非凡的功力。“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之类的四字句,读起来铿锵有力,颇具音韵美。“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等五字的排比句,又把当地的气象万千的场面尽摄眼底。特别是第二段中的“三思”,更是把人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确实功力不凡。
阅江楼记: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17.html
宋濂: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67.html
《司马季主论卜》是一篇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文章,是讲“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唐诗),实际讲的是元代末年的种种腐败都是从前胡作非为恶性发展的结果。在现代看来,这篇对话也是对当时统治者的一声警钟。
元代末年,刘基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职。因受排挤,辞官归隐,写了一部寓言体散文《郁离子》。作者善于通过文中的艺术形象,对元末的暴政和世风进行批判。这篇《司马季主论卜》节选自《郁离子·天道篇》。本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借汉初东陵侯被废黜而思复用,向司马季主问卜一事发表议论,极写物极必反、因果循环,提出“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借天道及鬼神之事怀疑和否定天道鬼神,寓意深刻。
作者宋濂资料
宋濂的诗词全集_宋濂的诗集大全,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仙华生、元贞子、元贞道士、仙华道士、幅子男子、无念居士、白牛生、南山樵者、南宫散史、禁林散史,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查看详情>>
宋濂古诗词作品: 《越歌·阿侬羞杀黄帽郎》 《越歌·劝郎莫食鉴湖鱼》 《忆与刘伯温章三益叶景渊三君子同上江表五六》 《行路难·筍舆向江行》 《越歌·春望山头松百株》 《游览杂赋·别后不见山》 《题倪元镇耕云图》 《和王内翰子充见怀韵》 《送钱允一还天台诗》 《秋夜与子充论文退而赋诗一首因简子充并寄胡》
古诗《阅江楼记》的名句翻译赏析
-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 - - 宋濂 - - 《》
- 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 - 宋濂 - - 《》
-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 - 宋濂 - - 《》
-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 - 宋濂 - - 《》
-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 - 宋濂 - - 《》
-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 - 宋濂 - - 《》
-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 - 宋濂 - - 《》
-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 - 宋濂 - - 《》
-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 - 宋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