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燕子不曾来鉴赏
词的上片,前两句写春归后的凄凉景象,后两句则回答了“春归何处”的疑问。作者以心中想念的“燕子”和眼前望见的“小院”、“阑干”、“阴雨”、“落华”组成春已归去的词境,托出黯淡哀怨的词情。这里展现的不是透露淡淡闲愁的欧阳修《采桑子》词所写的“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或晏几道《l临江仙》词所写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之景。其写燕子,是“不曾来”的燕子;写雨,是“小院”中的“阴阴雨”;写落花,不是尚在空中飘舞之飞花,是被风吹聚到阑干一角的早已委落在地之花,而这一堆落花,在作者心目中竟是“春归处”。刘铉《蝶恋花·送春》词中“只道送春无送处,山花落得红成路”两句,似已指出春归之处,实则只说春是沿着花落之路而归去的;这“阑干”两句则把落花聚集之处看作春的最后归宿,看作春的埋葬之所,从而进一步、深一层地揭示了春之悲剧。广而言之,岂止春光之易逝如此、春归之可悲如此,世上一切美好事物也往往迅即消失,转眼成空,如白居易在《简简吟》中所说,“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本是无可奈何的人间憾事。这两句词实有其人事的象征意义,有其深广的哲理内涵。
在词的下片中,作者把自我的身世之恨与春的悲剧下场融合为一。前两句写告别“东风”的悲苦之怀、系心“飞絮”的眷恋之意。而对“东风”、对“飞絮”之如此情深者,究竟是归去之春的心,还是送春之人的情?这在作者的笔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后面“浮萍”两句紧承“飞絮”句,用杨花入水成浮萍的传说,把词意、词情转进一层。词是送春,写春之归去,但作者却并不写到春去而止,更从春的本身写到春的化身,从春的今生写到春的来生,再从化身写到化身的化身,从来生写到来生的来生,以见春的身世之倍加可怜、春的命运之倍加可哀。春魂之化作天涯絮,而飞絮又落水化作浮萍,这来世杨花转来世萍的三生命运,使辞别人间的春魂注定了要生生世世飘荡下去,其苦恨深愁是无穷无尽的。纵然作者在词的结拍处希冀其“莫向天涯去”,而其终必流落天涯,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结局。这下片的词意,似从前引万俟咏词“念远情怀,分付杨花”两句和贯云石曲“东君何处天涯”、“随柳絮吹归那答”两问,以及辛弃疾《摸鱼儿》词“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的意境化出,但其辞则更苦,其情则更悲。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3751.html
蒋春霖: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83.html
《更漏子·本意》是清代词人王夫之创作的一首词。词中作者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眼看着“斜月横,疏星炯”,感到“秋宵真永”。辗转反侧之状,溢于言表,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天下事,少年心”表达出想要回报国家,为国效力的迫切愿望。
明朝灭亡后,王夫之在家乡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王夫之每天都在写文章,以至于磨砚,提笔都觉得费力。王夫之感到报国无门,内心感觉非常悲凉,便把内心的苦楚宣泄在文学作品中。
作者蒋春霖资料
蒋春霖的诗词全集_蒋春霖的诗集大全,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咸丰中曾官至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毁诗而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年间兵事(太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片战..... 查看详情>>
蒋春霖古诗词作品: 《春雨·春雨无时歇》 《东台杂诗·县小水为郭》 《东台杂诗·道路犹荒梗》 《徐云溪山水》 《虞美人·题西泠感旧图》 《减字木兰花·疏篷淡月》 《木兰花慢·甲寅四月,客有自金陵来者,感赋此阕》 《更漏子·柳丝风》 《虞美人·金陵失,秦淮女子高蕊陷贼中数月,今春见于东淘,愁蛾蓬鬓,不似旧时矣》 《水龙吟·秋角》
古诗《卜算子·燕子不曾来》的名句翻译赏析
- 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 - 蒋春霖 - -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 - - 蒋春霖 - -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 一角阑干聚落华,此是春归处 - - 蒋春霖 - -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 - - 蒋春霖 - -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