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雪月之观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丁未:1487年(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
(2)戊申:1488年(明孝宗弘治元年)。
(3)霁:这里谓雪停放晴。
(4)冱(hù)寒冷凝结。
(5)虚澄:空虚清澈。
(6)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
(7)浃(jiā):透。
(8)栏楯(shǔn):栏干。纵为栏,横为楯。
(9)茫然:迷濛不明。
(10)恍然:模糊不清。
(11)呀(xiā):张大了口。
(12)太素:素净。
(13)敷:铺陈。
(14)挟:依仗。八表:谓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
(15)汗漫:没有边际的。
(16)衰飒:衰落。
(17)二鼓:二更天。
(18)兀坐:独自端坐。
(19)改:更。
(20)荒荒:暗淡不明的样子。
作品译文
丁未这一年冬天,天气暖和未降雪。第二年(戊申年)正月初三开始下雪,正月初五天气放晴。但依然寒风肆虐,冰封雪冻,直到正月初十大地依然银装素裹。当晚,明月升天,雪月相映,我坐于纸窗之下,感到明亮无比。于是添加衣服出门,登上溪水西侧的小楼。小楼临着溪水,(溪水)清澈见底,四周覆盖着皑皑白雪,如同涂上了一层白银,又如同水银泼了一地,晶莹闪耀,人的肌肤也被映照得晶莹洁白。明月映照着寒冷的水波,树影在水中摇曳,如同镜子中映照着的头发,历历分明。清冷的寒气透入肌骨,沁入肺腑,我扶着栏杆而上。仰视,茫然无际;俯视,混沌一片。
不觉间呀然惊叹不止,久久地凝视着不愿收回自己的目光。人的精神与外物融为一个整体,自己同周围的环境都变成了一份神奇的景观。上苍将我放置于宇宙之间,这份景致竟然无以用笔画来传达,也不便用文字来铺陈、传达于没有亲临这份情景的人。这样看来,自己得到的不也很多吗?同时我也想到,天下名山大川此刻应该比这里更为壮观,那里雪月辉映的景致应当更为神奇。我的思绪因之而驰骋于四面八方,很久才回过神来。茫无边际的思绪无法平抑,可是因为年老身体衰落,我已禁不住寒冷的侵袭。于是便放声歌唱走下小楼,此时已过二更。回到窗前,独自端坐。想到这辈子这样的景致并未多见,并且一天天地淡忘,一天天地被改变着,很多都已经茫然与模糊。于是我用笔记下了这次经历。
记雪月之观: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56.html
沈周: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96.html
这篇文章选自《沈石田先生诗文集》卷九。文章作于1488年(明孝宗弘治元年)。当时作者六十二岁。吴地连下两天大雪,天气特冷,雪几天都没有融化,这在江南是少见的。文章以画家特有的眼光,诗人的气质,生动地再现了月光照耀下的雪景,如“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这种“骨肉相莹”的雪景,把人都净化了。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
作者沈周资料
沈周的诗词全集_沈周的诗集大全,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 查看详情>>
沈周古诗词作品: 《题画卷·吴之为国水所涵》 《闻清痴马秋官课农山庄》 《病中夜雨起坐》 《秋暑夜坐》 《过听松邻房》 《题画·爱是垂杨嫩绿齐》 《题画·独坐树根无一事》 《七星桧·海虞七星桧》 《咏帘·谁放春云下曲琼》 《晚坐·春残尚絮袍》
古诗《记雪月之观》的名句翻译赏析
- 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 - - 沈周 - - 《》
- 寒浃肌肤,清入肺腑,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 - - 沈周 - - 《》
- 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 - - 沈周 - - 《》
- 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 - - 沈周 - - 《》
- 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 - - 沈周 - - 《》
-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 - - 沈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