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长沙公赏析
这首诗共四章,诗人以长者的身份,一方面感叹宗族的悠久历史,赞美宗族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赞扬长沙公能继父业,并勉励其不断进德修业,希望日后常通音讯。
陶渊明与长沙公虽然同宗,但由于支系略远而形同路人,这不禁使颇重亲情的陶渊明有些失意,“眷然踌躇”。但临别之言,作者并无抱怨而是以长者口吻,述先祖之洪烈,赞宗族之美德,而长沙公又能“允构斯堂”,“实宗之光”,颂扬其继承祖业的才识与功绩。这是一种长者的期盼与肯定。“笑言未久,逝焉西东”道出即将离别的不舍,二人言谈相投,惜别之情自然而生,“逝焉西东”乃见聚散匆匆,失意与怅然交渗其中。临别寄殷勤之意这是必然,更何况二人又是同宗之亲。此地一别有“三湘”“九江”阻隔,路途遥远,希望能书信相通,聊慰相思之情。“进篑虽微,终焉为山”是作者对长沙公的劝勉,虽为临别之言,但能见出作者勉励长沙公继续进德修业再荣宗族的真诚。
全诗以长者口吻娓娓道来,既道出自己与长沙公的宗族亲情,又体现出长者对晚辈的殷切关爱,语气和蔼,态度恳切,体现出诗人重视立身处世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对亲情关系的敬重。
赠长沙公: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51045.html
陶渊明: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73.html
《酬丁柴桑》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分两章。首章盛赞柴桑丁县令的为政美德,次章追忆二人携手相游之趣。其形式上采用《诗经》的四言句式,写法上也有借鉴《诗经》的叠章形式,形成一种一唱三叹的效果。全诗从写迎客的惊喜开始,结尾归结到结交的基础,于浓郁的情意之中,透露出和谐喜悦的交游气氛,篇幅虽短,却情酣意畅。
柴桑县是陶渊明的家乡,柴桑县令刘程之于元兴二年(403年)弃官归隐,接替他的县令姓丁,即丁柴桑。由刘程之的介绍,陶渊明逐渐与他成了莫逆之交。此诗约作于义熙二年(406年)作者隐耕园田居之后。
作者陶渊明资料
古诗《赠长沙公》的名句翻译赏析
-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 - 陶渊明 - - 《赠长沙公》
-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 - 陶渊明 - - 《赠长沙公》
-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 - 陶渊明 - - 《赠长沙公》
-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 - 陶渊明 - - 《赠长沙公》
-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 - 陶渊明 - - 《赠长沙公》
-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 - 陶渊明 - - 《赠长沙公》
-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 - 陶渊明 - - 《赠长沙公》
-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 - 陶渊明 - - 《赠长沙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