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过尧民歌鉴赏
全篇按写法可划为两层。前六句为前一层,写了女主人公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句法对仗工整,每句后两字叠用、以衬托情思之缠绵。远山近水,杨柳桃花,香风暮雨无一不勾起女子的思念。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里的转移,实质上是对每日思念的描述,而主人公那寂寞的心情不言而喻。第二层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态。前四句在写法上是每句重复两三字,有一唱三叹之妙,说明主人公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意。而这种日复一日折磨的结果就是玉肌消减、衣带渐宽。末尾摹拟一个局外人的口吻询问,更突出了主人公的纯情坚贞。
在小令《十二月》中,起句中的“自别后”可以说是点明了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接着作者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展现出一幅凄清零落的景色。山是遥山,水是远水,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其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棉、醉脸、香风、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二是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
而在《尧民歌》中,作者便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连环与夸张的手法写少妇相思之苦。其中的语言虽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如“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表达的是少妇的闺怨情绪,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临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诗人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显豁,明白如话,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语的运用,读起来使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少妇等待归人,每天以泪洗脸,“新啼痕压旧啼痕”,实在悲苦。日子就在相思中过去了,瞧,少妇身体又瘦损了,连腰带都宽了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在韵律上,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是对仗中的两句对,使曲子在优美音韵中结束。全曲大量运用叠字、叠词,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情致哀婉动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十二月过尧民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5046.html
王实甫: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123.html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是金代词人赵秉文的一首词。该词表达了词作者对苏轼被谪黄州际遇的深切同情与不平,也表现了作者自己忧国忧民,但又无力挽救国之危亡,因而产生的消极出世的思想。该词借古伤今,伤感与无奈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该词创作于金朝衰败的时候。作者赵秉文非常仰慕苏轼,深受苏轼词作的影响。这首词是赵秉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和韵之作。“用东坡先生韵”就是采用苏轼赤壁词的原韵。词作者因对苏轼被谪黄州际遇的深切同情与不平,且自己忧国忧民,但又无力挽救国之危亡,产生消极出世的的思想,写下了这篇借古讽今的词作。
作者王实甫资料
王实甫的诗词全集_王实甫的诗集大全,王实甫(1234-1294年),名德信,大都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 查看详情>>
王实甫古诗词作品: 《山坡羊·云松螺髻》 《小桃红·水声山色两模糊》 《正宫·端正好》 《十二月过尧民歌》 《紫花儿序·也不学刘伶荷锸》 《仙吕·落红成阵》 《拙鲁速》 《越调··闲对着绿树青山》 《越调·斗鹌鹑》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
古诗《十二月过尧民歌》的名句翻译赏析
- 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 - 王实甫 - - 《十二月过尧民歌》
-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 - 王实甫 - - 《十二月过尧民歌》
-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 - 王实甫 - - 《十二月过尧民歌》
-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 - 王实甫 - - 《十二月过尧民歌》
-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 - 王实甫 - - 《十二月过尧民歌》
-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 - 王实甫 - - 《十二月过尧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