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歌行·紫殿秋风冷作品大意
诗的前两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凄冷的秋风穿过宫殿,孤绝的落日沉下屋脊;裁剪纨素时剪出的是断肠之曲,织出的是一颗离别之心。第三句用典:掖庭改画指昔日王昭君被画师毛延寿丑化,而不得面君之事;长门不惜金指昔日陈阿娇为挽留君心千金买赋之事。二典故均表露主人公不甘失宠第四句明书主人公之怨恨:君主宠幸转移,恩泽变的浅薄;我的也情意疏减,恨意加深。
第五句:沉香在织着翠羽的罗帐前销陨,凤凰琴弦也断裂。一暗指和君主的关系破裂,二暗指自己的年华消逝。
第六句:镜前,昔日的红颜不复;阶上,青绿的苔藓茂盛。指时光飞逝,韶华不复。
最后一句:又有谁知道曾经掩扇唱出的羞涩歌曲,而今化作白发苍苍的悲吟。
怨歌行·紫殿秋风冷: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365.html
虞世南: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7.html
”第三句仿效竹子和龙之间的无数传统联系,说明窗口的竹影与龙相似。第四句用的是凤凰只肯栖息竹林的传说。但是在第二句里,太宗出了一个不得体的差错,把竹子耐寒的主题写入春天或夏天的景象里。
虞世南的和诗《赋得临池竹应制》第五句采自伶伦的传说。伶伦是黄帝的乐师,被派往生长着各种奇异竹子的嶰谷采割竹子,制造一套排箫。虞世南的诗既含蓄又明确地“纠正”太宗的绝句。太宗没有扣紧描写与水池相关的竹子这—题目。在第一联诗里,虞世南将竹子的“高”——自然高度、色彩、光亮、高尚精神,这一切都与云相似——与其在池中倒影的“低”相对照。第二联是不一致主题的出色描述:被风搅动的水波抓住迎风婆娑的竹子(或解释成竹子的倒影随着水波荡漾,仿佛被风吹动,而实际上竹子是不动的),大量的水流嘲笑般地困住能够避开小量的水——露珠的竹枝。在第三联里,虞世南向太宗显示了如何引进龙和风的联系,而同时切合水中竹影的主题:水池变成反映“龙影”的嶰谷之溪,凤凰来临的倒影似乎“拂动涟漪”。
在向太宗示范了处理主题的“恰当”手法后,虞世南指出那首绝句中的明显错误:必须等到冬天才谈竹子的耐寒。竹子的这一性质具有很强的道德联系,与常青树一样,竹子是正直和坚韧耐苦的象征。这样,虞世南暗示了只有当竹子受到考验时,才能赞美它的这些品质。
虞世南总是以学问渊博的类书编纂者、文化上自鸣得意的南方人及儒家道德家的综合面目出现的。虞世南同唐太宗唱和时,流露出一种洋洋自得的教师语气,使他难堪,这极大地考验了这位皇帝的耐性。
作者虞世南资料
古诗《怨歌行·紫殿秋风冷》的名句翻译赏析
- 掖庭羞改画,长门不惜金。宠移恩稍薄,情疏恨转深 - - 虞世南 - - 《怨歌行·紫殿秋风冷》
- 紫殿秋风冷,雕甍落日沉。裁纨凄断曲,织素别离心 - - 虞世南 - - 《怨歌行·紫殿秋风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