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田妇叹创作背景
《吴中田妇叹》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在江南秋雨成灾的背景下创作而成,诗中描绘了江浙一带农民的悲惨生活情景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苛税弊政的揭露抨击。全诗分为二大段,前八句为第一大段,写雨灾造成的苦难,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虐政害民更甚于秋涝。这首诗叙事抒情,间用议论,写得真实动人,含蓄而情深。
这首诗是作者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冬作于湖州。苏轼作此诗时,王安石的一系列新法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施行。这对缓和宋王朝的社会矛盾,调节封建生产关系等方面虽然有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一些弊端,苏轼有感于此,蒿目时艰,写下了《吴中田妇叹》这首社会政治诗。
吴中田妇叹: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9641.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注释
⑴吴中:指江浙一带。
⑵贾收:字耘老,乌程人,苏轼的朋友,著有诗集《怀苏集》。
⑶粳(jīng):俗称“大米”,亦名“秔”,稻谷的总称。
⑷庶:差不多。
⑸泻:倾泻。
⑹杷(pá):同“耙”,翻土的农具。出菌:发霉。镰(lián):收割谷物和割草的农具。衣:这里指铁锈。
⑺眼枯:谓泪水流尽。
⑻忍:这里指不忍。黄穗(suì):成熟的稻穗。
⑼茅苫(shān):茅棚。苫,草帘子。
⑽赪(chēng):红色。
⑾粞(xí):碎米。
⑿“官今”句:当时推行的新法规定,交税,免役均用现钞。农民必须把实物换成钱币。结果市场上出现了“钱荒米贱”的现象,导致田地荒疏,民躲避税收而流离失所。
⒀龚(gōng)黄:龚遂、黄霸,均是汉代宽政恤民的清官。这里借指推行新法的官员,是反语。
⒁河伯:指河神。
白话译文
才在苦恼今年稻谷熟得这样迟,还指望不久就有秋风起。谁知秋风起来时,还夹着劈头瓢泼的大雨。风雨不歇地下潮湿,耙头镰刀都长出霉衣。眼睁睁看着黄金金稻穗泡在泥地里,心里好比刀儿在割阵阵的疼。眼睛哭干泪哭尽,老天爷还是下雨不肯停。个把月来搭个茅棚棚田埂上睡,天转晴赶紧收谷用车儿运回。满身汗肩头压得通通红,买谷人还价就和买糠碎米一个样!没办法只好卖牛去交税,没烧的只有拆屋来煮吃的。目光短救眼前急还不知行不行,哪里想得到明年还会不会有饥荒。官家眼下要的是钱不要米,说是要用钱亲近那西北边的羌人儿。都说满朝里都是姓龚姓黄的好官吏,到头来我们百姓反倒更遭罪。无路可走活不下去受不了这个苦,想去想来不如跳河一死做个河神妇。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自仙游回至黑水见居民姚氏山亭高绝可爱复憩》 《云龙山观烧得云字》 《梅花·相逢月下是瑶台》 《和子由寒食·寒食今年二月晦》 《游西湖·城市不识江湖幽》 《惠州近城数小山类蜀道春与进士许毅野步会意》 《复官北归再次前韵》 《赠张刁二老·两邦山水未凄凉》 《立春日病中邀安国》 《次韵黄鲁直效进·士作岁寒知松柏诗》
古诗《吴中田妇叹》的名句翻译赏析
-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 - 苏轼 - - 《吴中田妇叹》
-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 - 苏轼 - - 《吴中田妇叹》
- 茅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 - 苏轼 - - 《吴中田妇叹》
-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 - 苏轼 - - 《吴中田妇叹》
-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 - 苏轼 - - 《吴中田妇叹》
-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 - 苏轼 - - 《吴中田妇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