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苏轼的诗 > 法惠寺横翠阁 >创作背景的意思

法惠寺横翠阁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出自:法惠寺横翠阁 更新时间:2017-11-02

《法惠寺横翠阁》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这是首典型的登临诗,与历来登临诗一样,分为二层,即登临所见、由登临而产生的感慨。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波折多变,笔法灵活,用语清丽。同时,诗以五言写景,七言抒情,起首四句又杂以民歌体,活泼跳荡,用韵平仄交合,寓以变化。

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一月。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1077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调往湖州任知州。

法惠寺横翠阁: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9692.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注释

①法惠寺:故址在杭州清波门外,旧名兴庆寺,五代时吴越王钱氏所建。

②吴山:一名胥山,以旧时山上有伍子胥祠而得名,又叫城隍山,在今杭州市西南。从,通“纵”。

③故态:本来的姿态。

④转侧为君容:打扮好以后,转换不同的角度,让你欣赏。这是把吴山比作美女,用了《战国策·赵策》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典故。苏轼还在《和何长官六言》中写过“青山自是绝色,无人谁与为容”;在《次韵答马中玉》中写过“只有西湖似西子,故应宛转为君容”的句子,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

⑤千步冈:指吴山。

⑥帘额:门窗上挂的帘子,悬在上端,有如人的额头。这是把吴山比作法惠寺的帘额。

⑦人言秋悲:宋玉曾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

⑧平湖:指西湖。濯锦:四川成都有江名锦江,据说在江中濯锦颜色更加鲜明。由于苏轼是四川人,所以他从西湖和吴山联想到锦江和峨嵋山。

⑨悬知:预先知道。草莽化池台:即池台化为草莽。

白话译文

清晨,我见到吴山,像展开的一条绿带;傍晚,我见到吴山,它又仿佛聚合在一块。吴山是那么地多姿多态,似乎把自己美丽的身形呈现,供人赏玩抒怀。是谁建造了这座高阁,空空旷旷,什么也没有,只有这绵亘的吴山,从东到西,像是一道帘旌,在我面前展开。春色满眼,我却滞留他乡,不知何时回归;人们说秋天使人悲伤,谁知道春天给人的伤感更加难遣难排。我已游览过波平水静的西湖,却更令我想念家乡的濯锦江水;再看见这横翠阁前的山色,不由得又思念起秀丽的峨眉。哎,这雕栏又能经几番风雨?不单是我这凭栏登眺的人儿,倏忽便会龙钟老态。百年兴废,转眼即过,更使我无限伤悲。我知道,这华美的楼台,也很快会成为荒草污莱。可是,那时定然有游人寻觅我的游踪,在这吴山横翠之处,留连忘返,观望徘徊。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仆所至未尝出游过长芦闻复禅师病甚不可不一》 《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 《纵笔·白头萧散满霜风》 《寄子由·卜田向何许》 《再和·当年曹守我胶西》 《涿州见寄·始忆庚寅降屈原》 《和陶神释·二子本无我》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苦有怀子由弟》 《余主簿母挽词》 《念奴娇·中秋

《法惠寺横翠阁》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