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俞清老道人寒夜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出自:戏答俞清老道人寒夜 更新时间:2017-11-10

第一首诗为打趣之作。诗人选取了俞氏为僧后的一个特定的清晨来写,生动地刻画了这位既着僧衣而又难耐寂寞的友人的形象。首二句写风吹叶落,月明夜阑之景,既渲染了庙宇的清寒,也烘托出俞氏内心的枯寂。对漫漫长夜的不耐,使他对大自然的变化更加敏感,其心境也就自然与之融合起来。与前二句侧重于静的气氛揭示,以暗示俞氏潜在的躁动不同,三、四两句集中写动态,进一步点出他的不安。清晨,前来进香的人们络绎不绝,马嘶声、车铃声响成一片,寂静的寺院顿时热闹起来。面对这种场景,主人公的感受如何呢?诗中也没正面写,而是以“动”暗示着他本人的“不遑安”。妙在不动声色,而含义显豁。

五、六两句一转,从正面提到俞氏,对这位友人委婉地嘲谑了一下。梦有两层意思。一是正面写,点出俞氏当“不遑安”之际,追忆“去发脱儒冠”之时,殆如一梦,契合着长夜过后的感受;一为侧面写,见出作者的嘲谑,意为俞氏这种举动不过是一种可笑的梦想。作为一个相知甚深的老友,作者一下子便摸到了俞氏未能脱俗的心理,而由于“索索”以下四句的交代,更使得这一描写带上了几分幽默,并逗出末二句:以看镜的细节,直接点出俞氏心理活动的结果。主人公在镜中照出了自己的光头,不仅想到,做和尚真是不容易啊!这二句,看似平淡,实际上,仔细推敲,正像一幅漫画,将主人公的形象、神态、心理全都钩勒出来,语带诙谐。同时,它也是前面六句的自然延伸,那么,主人公最后的“儒冠自若”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这首诗的结构错落有致。首二句和次二句既是对比,又是递进;五、六句宕开,末二句小结,承接处又含转折,有余不尽。全诗暗写和明写交织并用,过去与现在互相交叉,章法齐整而有变化,颇能见出作者在安排结构时的匠心。同时,全诗诙谐而不失含蓄,戏谑而不流于刻薄,气氛幽默、轻松,见出二人的密切关系,打趣的分寸也掌握得非常恰当。所以,苏轼对它非常欣赏,“屡哦此诗,以为妙也”。

戏答俞清老道人寒夜: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08515.html

黄庭坚: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536.html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是北宋词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集句词,词的上片描摹了一幅溪桥野渔图,表现了渔翁与自然交融的微妙乐趣,下片写江山美景。这首词效法王安石,巧妙地采用了移花接木的写作手法,通过细腻的文笔汇集唐代诗人杜甫的几句诗,描写出山川、溪桥等自然美景,表达了词人步先哲后尘、隐匿踪迹的决心。

这首词约作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春,时值黄庭坚过金陵、扬州赴德州德平镇任。王安石曾在宋元丰五年(1082年)营居半山园时作了一首集句诗《示元渡》。词人曾批评王安石的这首诗是“百家衣”,以为“正堪一笑”(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后来自己也效法王安石写了这首集句词。

作者黄庭坚资料

黄庭坚

黄庭坚的诗词全集_黄庭坚的诗集大全,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查看详情>>

黄庭坚古诗词作品: 《观叔祖少卿奕棋》 《秋怀·残暑已俶装》 《蓦山溪·山围江暮》 《癸酉八月同百丈中禅师温汤作小诗呈九仙舜公》 《采桑子·城南城北看桃李》 《次韵庭诲按秋课出城》 《世弼·疏食吾犹饱》 《记梦·众真绝妙拥灵君》 《饮城南即事》 《离汝寄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