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行·八月江湖秋水高创作背景
《城南行》的作者是刘攽,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古风,其诗句朴实平易,简洁流畅,含意深厚。
城南行·八月江湖秋水高: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30541.html
刘攽: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330.html
“八月江湖秋水高”,首先点明季节,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接着于“秋水”后面着一“高”字,表现出潮水汹涌、波浪如山的情景。写江湖浩瀚,古代诗人多用“平”字,如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孟浩然《望洞庭寄张丞相》“八月湖水平”等。刘攽用“高”,意在显示水势狂暴,并暗示出继续上涨的险恶趋势。放在这里,精神全出。
水势已盛,而且继续暴涨,后果可想而知。“大堤夜坼”的“夜”字表明是在夜间决口了。江堤决口的情景是可伯怕的:黄流滚滚,漫天而来,时值“夜”闻,只听得其“声嘈嘈”。其中包含了许多内容:树拔屋崩,鸡飞狗跳以及村民们的惊惶失措、大哭小叫,“嘈嘈”一片。
三四两句用“前村”、“近郭”两幅图景,描绘出水淹之后的惨象。“失”意味着全被冲毁,这是溃口近处的情景;至于远处,诗人没有写,但可以隐含了那幅“村村稻苗今安在?川飞湖倒接大海”(吴嘉纪《堤决诗》其一)的画面。在这种情况下,村民们只得纷纷驾着小船去城南圩堤上避难。“扁舟”,小船。“屯”,聚集。“百艘”极言其多。仅“近郭”之处就屯集着“扁舟百艘”,由此可见逃难百姓之多;而这些人还算幸运,因为他们有船。至于那些来不及躲避以及无船的贫民,则早已葬身鱼腹。这两句勾勒得十分简略,但言外有意,含蕴丰富。
五六句将笔触移向“渡头”。这不仅因为“渡头”就在“城南”,是诗人眼中之景;更因为“渡头老翁”的形象能够概括丰富的内容。“雇直”即工钱。“渡头老翁”此时需要工钱,这就暗示出过去不要——这渡头可能本为公家所有,他的报酬在正常情况下也由公家付给。但此时却是“蛟龙蜿蜒水禽白”的非常时候。“水禽白”,可见水鸟翔集江面,加以江水滔滔,望去但见白茫茫一片。而这浩浩荡荡的江水又偏偏是在弯弯曲曲(“蜿蜒”)的堤岸约束下流着,会形成险恶的漩涡和异乎寻常的急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公家取消了渡头,从而也取消了给“老翁”的报酬。但是,这里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却是:“渡头老翁”宁愿冒葬身鱼腹的危险,也仍然要“出没风波里”——他迫于生计,要靠摆渡的“雇直”来养家糊口。一个本应含饴弄孙的“老翁”,却不得不在“蛟龙”背上谋生,这是非常令人触目惊心的。“渡头老翁”如此,其他“城南百姓”的境遇也就不言而喻了。
最后两句表现诗人对受难百姓的真切同情。“买鱼欲烹”本是日常生活中小事,但却“辄凄恻”——即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不为别的,就因为“城南百姓多为鱼”。是受难村民的厄运刺激着他的良心,使他产生了深厚的同情。白居易《轻肥》一诗曾写到一群“大夫”、“将军”,“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完全不念及“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与此相对照,刘攽的人格是很高尚的。在心理变化的顺序上,诗人是由“买鱼欲烹”而联想到“城南百姓多为鱼”,然后“凄恻”之情油然而生。但在表现时却有意将“城南百姓多为鱼”放在前面,大笔如椽,挽合前面六句,突出了村民们的苦难。在句法上,前后两用“鱼”字,构成变相的连环句,贯串而下,缠绵往复,正好表现出诗人深深的哀悯之情。
作者刘攽资料
刘攽的诗词全集_刘攽的诗集大全,刘攽(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江西省樟树市黄土岗镇荻斜墨庄刘家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查看详情>>
刘攽古诗词作品: 《挽胡元夫母寿安县太君》 《马氏中隐庵》 《初暑马上·负弩前呼地起尘》 《郡斋即事·鹤发霜髯新复新》 《与顾子惇同为秘书少监今年余以病求守汝南子惇亦除河东漕作诗纪事亦用送别》 《伤孙曼叔尚书》 《营冬·羁旅殊多事》 《同诸公晚游开宝寺福圣院》 《水阁雨中·雨濯苔衣水镜明》 《太一宫奉安后得雪》
古诗《城南行·八月江湖秋水高》的名句翻译赏析
- 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 - - 刘攽 - - 《城南行·八月江湖秋水高》
- 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 - - 刘攽 - - 《城南行·八月江湖秋水高》
《城南行·八月江湖秋水高》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城南行·八月江湖秋水高》- - 赏析 - - 刘攽
- 古诗《城南行·八月江湖秋水高》- - 创作背景 - - 刘攽
- 古诗《城南行·八月江湖秋水高》- -创作背景 - - 刘攽
- 古诗《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 -鉴赏 - - 刘攽
- 古诗《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 -创作背景 - - 刘攽
- 古诗《雨后池上》- -鉴赏 - - 刘攽
- 古诗《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 -注释译文 - - 刘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