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贶题潞公东庄创作背景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是北宋诗人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半写景,后半抒情。作者从大处落墨,把潞公的居第放在嵩山千重雪、伊浦一片天的壮阔背景中来写,由远及近,描绘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宁静庄园,令人神思超越尘俗。后半篇却笔锋突转,撇开隐居生活的进一步刻画而侃然阐发议论,说国之大厦须柱石支撑,文、富等人正是国之栋梁,作者又以渡河为喻,说明他们经邦济世的宏图必得倚仗君王方能实现。但可悲可叹的现实却是:潞公虽曾像萧何一样为君王的左右手,如今却被投闲置散,只能满足于庄园的宴游之乐,此中对神宗深含讽喻。诗中亦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表达了司马光被迫闲居的幽愤心情。全诗起伏跌宕,用意深远。
因为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同,作者自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1085年(元丰八年),退居洛阳。1082年(元丰五年),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富弼(韩国公)等人也因反对新法入洛阳定居。他们组成了一个在野集团,名之“耆英会”,常在一起聚首,置酒相娱。君贶,即宣徽使王拱辰,为耆英会成员之一。此诗作于作者与诸位耆老在文彦博庄园宴乐之时。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33691.html
司马光: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html
注释
⑴君贶(kuàng):王拱辰(1012-1085年),旧名拱寿,宋仁宗赐今名,开封咸平(今河南通许)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历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三司使等。司马光与之有交谊,多寄赠唱和之作。潞公:文彦博封潞国公。东庄:文彦博洛阳居第。《蒙斋笔谈》:“文潞公居第不甚宏大,晚得其旁隙地数亩为园,号‘东田’。”
⑵嵩(sōng)峰:中岳嵩山,五岳之一,在河南登封县北。叠:一作“迭”。
⑶伊:伊河、伊川,水名,出河南卢氏县东南,东北流经嵩县、伊川、洛阳,至偃师,入洛河。浦(pǔ):水滨。
⑷平皋(gāo):水边平地。皋,水岸。别馆:别墅。
⑸柱石:比喻担当重任的人。丕(pī)构:犹言大厦。丕,大。
⑹楼船:有叠层的大船。济:渡。巨川:大河。
⑺“萧相”句:以萧何比喻文彦博。沛人萧何(?-前193年)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为第一功臣,汉律令典制,多其制定。左右手,比喻得力的助手,《史记·淮阴侯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⑻穷僻:贫困不遇之地。
白话译文
遥远的嵩山堆千重白雪,低低的伊水映一片蓝天。水滨百顷田地连接着别墅,两行疏落的柳枝拂动清泉。国之大厦正须柱石般的重臣支撑,谁想渡过大河必得凭借高大楼船。潞公像萧相国一样曾是左右臂膀,如今却在荒僻的村野造屋买田。
作者司马光资料
古诗《和君贶题潞公东庄》的名句翻译赏析
- 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 - - 司马光 - -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 - 司马光 - -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 - 司马光 - -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 - 司马光 - -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