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注释译文
注释
⑴南园:洛阳某处园林。或说即司马光洛阳府第花园。诘(jié)朝:次晨。鲜于子骏:鲜于侁(1019-1087年)字子骏,阆州(今四川阆中)人。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进士,历官至集贤殿修撰。范尧夫(1027-1101年):范仲淹次子范纯仁,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哲宗朝曾拜相。彝叟:范仲淹第三子范纯礼(1031-1106年)字,曾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擢尚书右丞。
⑵青春:即春季
⑶阕(què):终,止。
⑷万象: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景象。
⑸群动:指宇宙间的一切声响,陶渊明《饮酒》诗:“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⑹玉壶冰:比喻晶莹、澄澈、高洁。
⑺未应:一作“未足”。
白话译文
园林偏僻长满青草但觉春日深深,多日积雨停歇后,寒气袭人衣裳。半夜里酒力散尽我辗转不寐,卧对满窗银色的月光。近看四周景象一派沉寂,远听各种动物也已悄无声响。我真疑心玉壶中晶莹的清冰,也不会比这景象更澄净明亮。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33693.html
司马光: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html
开首两句写时节。时当初春,诗人却觉得春深,是因为置身于偏僻的南园之故。连绵春雨方停,觉得身上衣裳有些难以抵挡这料峭春寒。
中间四句写夜半酒醒。在这雨后添寒的夜晚,诗人与好友相聚,痛饮一番后,酩酊大醉。夜半酒力发散,方才清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只见满窗皓月正与他的卧处相对,十分晃眼。沉醉中醒来,再难成寐,于是便游目旁观,侧耳远听,但见万象寂然,群动俱歇。
有心事的人往往如此:狂欢的时候,可以把一切都抛在脑后,然而一旦孤身独处,尤其是寂寂长夜难以成眠的时候,心头就会一阵阵地泛起涟漪。此时诗人便正处于此种心境中。他是想起了朝廷中那场关于变法的纷争。当初他在神宗面前与王安石争得很激烈,还给王安石写过两封信进行劝阻,可是王安石不听,皇帝也支持王安石,新法终于推行了,他想:我如此喋喋不休,难道是为了自己?还不是为了社稷、为了君王吗?司马光并不认为王安石的新法有进步意义,而他本人也认为自己是出于一片忠心的,因此最末两句便道:“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南朝诗人鲍照《代白头吟》中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后人便以“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以后还有盛唐诗人王昌龄,他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来自比喻光明澄澈的品德,然而诗人在这里却说:我只怀疑“玉壶冰”这个比喻,还不足以用来比拟自己的明洁的品性和操守。这最末两句的点睛之笔,表白了诗人的心迹,也向朋友们流露了压抑于内心的一缕淡淡的委婉曲折之情。
此诗虽然寄慨很深,却出之以淡笔,由景而情,缓缓道来,语言显豁,不事藻饰,因而不显得抑塞,而仍有一种清新之感。这是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作者司马光资料
司马光的诗词全集_司马光的诗集大全,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生于光州光山,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 查看详情>>
司马光古诗词作品: 《题致仕李太传园亭》 《又是和夜雨宿村舍》 《王书记以近诗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诗赓之》 《吕禄庙·赤帝祚四百》 《游李卫公平泉庄》 《读书堂·吾爱董仲舒》 《远张景昱昌秀才啊弟诗卷》 《旅宿营瞧阳南湖》 《八月五夜省直·大火已西落》 《神林从·石下泉声蔓草深》
古诗《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的名句翻译赏析
- 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 - - 司马光 - -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 - 司马光 - -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 - 司马光 - -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 - - 司马光 - -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 赏析 - - 司马光
- 古诗《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 创作背景 - - 司马光
- 古诗《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 注释译文 - - 司马光
- 古诗《闲居·故人通贵绝相过》- -创作背景 - - 司马光
- 古诗《》- -注释译文 - - 司马光
- 古诗《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 -创作背景 - - 司马光
- 古诗《》- -创作背景 - - 司马光
- 古诗《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赏析 - - 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