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七夕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出自:辛未七夕 更新时间:2020-05-26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是借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现人与人遇合的困难。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在中国长期流传的美好传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两颗星宿隔着天河相望,每隔一年时间才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在乌鹊搭成的桥上相会一次。二人的阻隔本是在外来势力的强压下才形成的,但诗人却翻陈出新,说恐怕是神仙们爱好别离,才故意将相会的时期安排得这么远。从这两句诗中,可以隐约地体察到诗人的这种心情:他和令狐绹的隔膜已经很久,此次进京又经过了许多周折,费了许多唇舌。现在才渐渐有了转机,所以他觉得时间太长,但必定算有了希望,这便是“迢递作佳期”的含义,语中微露喜悦之情又暗寓自我调侃的意味。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二句说,佳人的相会要经过耐心的等待,需要在一定的良辰里才能实现。前句表地点,后句指时问。“金风”表明时间为秋季,暗合七月在初秋之义。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描绘双方盼望相会时的焦急心情。“渐移”表现嫌时问过得太慢。这两句诗是说,二人急切地盼望着相会时刻的到来,可是那漏壶中的刻箭却移动得非常缓慢,他们焦灼地相望了很久很久,然而那些连接两岸的云气尚未接通,所以他们迟迟也未能过河相会。这两句诗曲折地表现出作者在获得补太学博士的职务后,希望再有新的提升,还在焦急地渴盼着。张采田解释这两句诗说“属望尚奢”,是有道理的。
最后两句内容含量更大,思想感情也比较复杂。诗人在这里又拈出七夕的故事与习俗。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是说,牛郎织女得以相会,怎么能不想要报答乌鹊架桥的功德呢?但是为了心灵手巧,人们还是向蜘蛛乞求,希望它把丝套在瓜果上以带来巧慧。若再加以解析的话,前句是借用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的故事来暗喻自己是通过令狐绹的引荐搭桥才谋得官职的,对此事当然有心意要感激报答其恩德。后句一转,意谓尽管如此,但我所得到的仅仅是个微不足道的职位,只有再作别的打算了。联系李商隐后来的行踪,这两句诗的语意就更明白了。补太学博士后不久,李商隐就离开此职,到由河南尹改镇东蜀的柳仲鄄幕府中任节度书记,十月改判上军,不久又升任检校工部郎中。这便可证明李商隐对令狐绹的举荐虽有一定的感激之情,但对其职位并不满意。他可能当时已在另寻出路,开始向“蜘蛛乞巧丝”了。
此诗的表现方法非常高明。诗人即事即景抒情,将有关节日的传说、习俗与自己的处境、思想感情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借彼言此,既是彼又是此,使二者妙合无垠、浑然一体。从表面意义来看,诗人是在写“七夕”节日的情景,从古老的传说故事到一直延续的民间风俗乃至于当时的客观景象都概括了进去。若仔细品味,诗人在这形象的描述中又寄托了很深的寓意,将自己当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含蓄地倾述出来,缠绵委婉,余味无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另外,诗人利用谐音双关的手法,用“巧丝”来谐“巧思”,也增加了此诗的情趣。

辛未七夕: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3919.html

李商隐: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0.html

《壬申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是诗人托杜惊转致令狐的失望之作。这首诗一言已渡河矣。二惟恐其晚。三、四是初渡景。五、六一夕之内所见。末句深怪严老头子识灵槎而多管闲事。全诗写织女珍重佳期,以织女自况,以牵牛比喻牛党,令狐绚。
这首诗是大中六年(852)七夕作的,是诗人托杜惊转致令狐的失望之作。根据陈寅恪《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辨证》云:“大中六年夏间,(义山)奉柳仲郢命迎送杜惊,并承命乘便至江陵,路祭李德裕归柩。”又日:“江陵为商隐与(李)烨会遇之交点,商隐之由西而东,抵于江陵,杜诗之‘即从巴峡穿巫峡’也。(李)烨之由南而北,发自江陵,杜诗之‘便下襄阳向洛阳’也。”按,李烨扶卫公灵柩,三月发自崖州,十月抵洛阳,所谓“首涉三时(按,春、夏、秋),途经万里”(《唐茅山燕洞宫大洞炼师彭城刘氏墓志铭并序》附“第四男烨记”),约七八月途次江陵,正义山迎送杜惊“乘便至江陵,路祭李德裕归柩”时也。故定此《壬申七夕》或作于江陵,大中六年(852)七夕作。

作者李商隐资料

李商隐

李商隐的诗词全集_李商隐的诗集大全,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 查看详情>>

李商隐古诗词作品: 《到秋·扇风淅沥簟流离》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一》 《戏题友人壁》 《听鼓·城头叠鼓声》 《蝶·长眉画了绣帘开》 《赠赵协律皙》 《摇落·摇落伤年日》 《访隐·路到层峰断》 《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 《景阳宫井双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