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注释译文
注释
1。次:停留。灞上:在今西安市东。却寄:回寄。李商隐于开成二年擢进士第。同年:科举制度同榜的人称同年。
2。芳桂:桂花。古代以登科为折桂,《晋书·郄诜传》:“臣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昆山片玉。”当年:正当少壮之年。
3。未分:未料。压:迫。压春期,谓春天将尽。
4。江鱼朔雁:分指相隔两地的朋友、同年。
5。秦树:秦地之树。嵩云:嵩山之云。
6。下苑:长安城东南曲江池风景区。
7。东门:长安城东出第一门曰宣平门,亦曰东城门。送饯:以酒宴送别。差池:不齐之貌。阴差阳错。
8。长条:柳枝。
白话译文
我们正当妙年,幸运地各折一枝芳桂;却也不曾料到:才是春末,我能有机会东归。
我们一在北地,一去南方,虽然也可以长相忆念,但远隔秦树嵩云,今后的行踪,也就很难知悉了。
我们过去在下苑一带的游宴情况,此后也只能从想象中去回味了。
我们各折桂枝,我此去是及第东归,面对灞桥柳色,自然不会惹起离愁,也就不须辱折柳条以相赠了。
1。次:停留。灞上:在今西安市东。却寄:回寄。李商隐于开成二年擢进士第。同年:科举制度同榜的人称同年。
2。芳桂:桂花。古代以登科为折桂,《晋书·郄诜传》:“臣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昆山片玉。”当年:正当少壮之年。
3。未分:未料。压:迫。压春期,谓春天将尽。
4。江鱼朔雁:分指相隔两地的朋友、同年。
5。秦树:秦地之树。嵩云:嵩山之云。
6。下苑:长安城东南曲江池风景区。
7。东门:长安城东出第一门曰宣平门,亦曰东城门。送饯:以酒宴送别。差池:不齐之貌。阴差阳错。
8。长条:柳枝。
白话译文
我们正当妙年,幸运地各折一枝芳桂;却也不曾料到:才是春末,我能有机会东归。
我们一在北地,一去南方,虽然也可以长相忆念,但远隔秦树嵩云,今后的行踪,也就很难知悉了。
我们过去在下苑一带的游宴情况,此后也只能从想象中去回味了。
我们各折桂枝,我此去是及第东归,面对灞桥柳色,自然不会惹起离愁,也就不须辱折柳条以相赠了。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4006.html
这是一首写于归乡途中寄赠作品,诗歌中的情谊绵长而温和。首联写李商隐和他的友人们及第正当妙龄,分手的时候已是暮春,“芳桂当年“”化用典故,谓自己和同科进士当时同为进士,未料到离别之日竟在春末。颔联写同年分手之后,南北东西,会面很难,惟有彼此相忆,而具体的情况自然不能详知了,“江鱼朔雁”与“秦树嵩云”相对,进一步加深离别后信息难知的氛围。颈联写想邀约一道畅游曲江风景区,却未能如愿,不过是空想而已;谁知东门饯别又阴差阳错,同年竟未能同聚。尾联借用典故灞陵柳色,古人送客至灞桥,会折柳赠别。写了灞岸之垂柳本无离别之苦,不必枉折柳枝赠与同年。盖言同时及第,春风得意,无别离之恨也。及第东归,春风得意,却寄之作,情意蔼然。语调平和,无骄无怨,思深词浅,兴味翩翩。灞陵的柳色,经常被诗人们用来形容离恨,李商隐却别出心裁,用“无离恨”来点出这份情谊将随着江鱼、朔雁的忙碌而长驻心间,离别的相思,于是不能称其为苦,反而有了一种念想的甜蜜。这是一个意气风发的举子的心态,在少年得意后,他将世界的一切都看得那么美好。作者李商隐资料

李商隐的诗词全集_李商隐的诗集大全,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 查看详情>>
李商隐古诗词作品: 《陆发荆南始至商洛》 《房君珊瑚散》 《槿花·燕体伤风力》 《听鼓·城头叠鼓声》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哀筝·延颈全同鹤》 《魏侯第东北楼堂郢叔言别聊用书所见成篇》 《游灵伽寺》 《饯席重送从叔余之梓州》 《秋日晚思》
古诗《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的名句翻译赏析
-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 - 李商隐 - -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 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 - - 李商隐 - -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 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 - - 李商隐 - -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 - 李商隐 - -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