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伏牛长老偈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图 出自:与伏牛长老偈 更新时间:2020-06-18
注释
①善提: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通于佛法。觉者觉悟。僧肇注《维摩经》曰:“道之极者,称日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阐提:一阐提之简称,为无成佛之性者。《涅槃经·五》曰:“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
②执着:固着于事物而不离也。迷:暗于事理、谬妄颠倒。
③清凉地:佛禅之智慧,能除热恼,则修行之所称为清凉地。
④雪岭:印度之北境有高耸大山,千古顶雪,称为雪岭或雪山。释迦牟尼曾于雪山苦行,修菩萨道。小乘佛教中根本之上部座曾移转于雪山中,称雪山部。
作品译文
捧不管成佛与难成佛,只要执着便是迷误。
待修行若定在清凉处,雪岭西边冻杀僧徒。

与伏牛长老偈: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8676.html

司空图: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96.html

该诗原是表现禅理的偈句,写得形象生动便成为诗。这首诗以无著口的思想讽刺执著于一定的坐禅修道方式的僧徒。印度佛教中,禅作霄为六度波罗蜜之一,其修禅的方式也有严格的规定。修禅之处须在析森林中或石洞中,须结跏趺坐,不动不睡,心摄一处。有将修禅与头陀行相结合,禅者更须持戒、行苦行。而中国禅宗特别是慧能开创的南宗,对这种方式进行了根本的改变。《坛经》云:“善知识;又见有人教人坐,看心看净,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悟,便执成颠,i即有数百般以如此教道者,故知大错。”南宗禅以为,禅在于悟,无须:坐修的方式,若执著于方式,这种执著自身便是迷误,因为它偏离了:自性。司空图的这首偈句便表现了这种思想。菩提与阐提,即有成;佛之智慧与无成佛之善根者,在印度佛教中,有根本的区别。一阐提之人,永远不能成佛。但是,中国佛教许多宗派特别是禅宗,打破了这种区别,宣扬人人都可成佛。南宗禅以为“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坛经》)。区别不在人的根性,而在迷误。迷有多种,迷于名裥、迷于情欲等,世人易知此等为迷;可是,迷于修道仍是迷误,世人却往往不省悟。因释迦牟尼曾在雪山苦行修道而得成佛,后世便有许多人仿效,推崇雪山苦修。但不知“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悟得清静本性是禅的不二法门。心外坐求道,如捕风捉影。一定坚持只有雪山才是清凉的修道场所,那除了挨冻之外,别无意义。

作者司空图资料

司空图

司空图的诗词全集_司空图的诗集大全,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 查看详情>>

司空图古诗词作品: 《漫题·无宦无名拘逸兴》 《杂言·乌飞飞》 《五十·闲身事少只题诗》 《即事·落叶频惊鹿》 《寿杯词·桃源仙子不须夸》 《携仙箓·决事还须更事酬》 《暮春对柳·萦愁惹恨奈杨花》 《移桃栽·独临官路易伤摧》 《渡江·秋江共僧渡》 《白菊杂书四首其一

《与伏牛长老偈》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