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诗·日晚荒城上赏析
诗的开篇二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荒城”、“落晖”,意象阔大雄浑,情调苍凉悲壮:边塞荒凉的城堡,一片苍莽辽阔的原野,淡烟暮霭,残阳如血。这就为后文写战事渲染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接下四句写北周劲旅远征塞外、凯旋归来的一幕。“都护”:本是西域国名,西汉昭帝时楼兰数反,傅介子奉命出使其国,刺杀楼兰王而返;东汉明帝时耿恭坚守疏勒城,数败匈奴进攻,城中粮尽,只余数十人仍坚守不降,终为汉军迎归。此处借用典故,喻指北周一批屡立战功、凯旋而归的大将。诗人将这些并非同一年发生的战事,通过用典高度浓缩,典型概括,集中于写作此诗这一年来描述,意在突出此次南征的统帅,皆是一向立功边陲、威震敌国的名将。“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二句,则是描写将士们不辞劳苦、风尘仆仆地从边塞归来,马未卸鞍,人未解甲,身上还带有边关战场上的征战气息。“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二句,则象征着新的战争形势紧张又严重,将士们刚刚归来,又将扬威远征。“阵云平不动”形容云层叠起,平铺天穹,宛如凝固不动的兵阵;“秋蓬”,秋天的蓬草,末大于本,遇风则拔地而飞旋,诗歌中常用比喻飘荡不定。这二句既写边塞荒城的秋景,回应起首二句;又隐喻战争氛围的浓烈,将士又如飞蓬一般离家远征,含蓄地寄予了诗人对广大将士的同情和忧虑。
结尾二句突转跌宕,不仅用“闻道”将时空一笔拓展到江南水军战场,而且将双方交战的经过完全省略,但以“楼船战”、“不解围”,则暗示出诗人的忧虑不幸而成为现实:沌口大战周军大败退守江陵,元定一军在巴陵已遭到全部围歼,沔州裴宽正被陈军水师围困。。。。。。“不解围”三个字巧妙且蕴藉,战事尚未结束,而胜负大局已定。这二句与前八句那种凯旋荣归的强大军威,恰好形成了大起大落的鲜明对比,令人想到一向威震异域的常胜将军们,如今却在江南水战中一败涂地,陷入重围绝境之中。“楼船”一词,不仅隐喻江南高大战舰的水军威势,而且恰如其分地暗示了战争所在的方位在江南:《汉书。杨仆传》载:南越反,汉武帝拜仆为楼船将军征讨,用典可谓含蓄而又贴切。
这首诗结构十分别致。本来,北周将军们征服异域全胜而归的场面,是在沌口大战前几年前陆续发生的,而诗人却把时空分散的事件集中于一时;从出征南朝到“楼船”、“不解围”,亦有一个较大的时间过程和空间距离,但诗人却用“闻道”一转,巧妙地缩短了时空距离,从而将凯旋而归——远征南朝——陷入重围这三个时空迥异的三部曲,一贯贯穿起来,前八句皆为后二句烘托陪衬的,不仅形成对比强烈,而且甚觉其包前孕后,结构完整紧密。
“天亡遭愤战”后的六句借典故转入对梁灭亡的反思,言说梁灭亡前乃有不少败亡的征兆,说明国亡兵败乃是天意所致,其深层则含有谴责之意。“天亡遭愤战”引项羽之典。项羽兵败时对乌江亭长说:“此天要亡我,我又何必渡江呢?”然后自刎而亡。“遭愤战”是指遭遇使人怨愤的战争。“日蹙值愁兵”指梁的国土一天比一天在缩减,将士为之而愁也没有什么用处了。“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借天文之象暗喻梁早已显出败亡的迹象。《晋书·天文志》载:“虹头尾至地,流血之象”。长虹映照军营战垒是兵败的征兆,而长星流落营中又为主将陨落的先兆。“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仍是用典。“楚歌”句用项羽兵困垓下,夜闻汉军四面楚歌之典,寓含梁朝江陵兵败多有怨恨之意;“南风”句则引《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对阵楚师则歌南风,多有死声,预言楚必然无功而返,而暗指梁元帝必败。以上六句都是引典而暗寓江陵败局乃天意难违。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则有两解,一是谴责梁朝的君臣只顾眼前的享乐,将士养尊处优,不思战争,皇帝也淫逸骄奢,不虑身后的骂名;第二解则可理解为作者的愤激之言,说的是梁亡乃必然之事,我也就借酒浇愁,不管他身后的荣誉与名声了。庾信羁留北方而不能南归,预想自己肯定会被人诟病,但想到梁的腐败无能与不可挽救,也就顾不得论身后之名而借酒浇愁了。实际上这是庾信的愤激之言,梁必败早就有预兆,我等又何德何能力挽狂澜于既倒呢?那就暂且以杯中酒而自我安慰吧!
结尾二句突转跌宕,不仅用“闻道”将时空一笔拓展到江南水军战场,而且将双方交战的经过完全省略,但以“楼船战”、“不解围”,则暗示出诗人的忧虑不幸而成为现实:沌口大战周军大败退守江陵,元定一军在巴陵已遭到全部围歼,沔州裴宽正被陈军水师围困。。。。。。“不解围”三个字巧妙且蕴藉,战事尚未结束,而胜负大局已定。这二句与前八句那种凯旋荣归的强大军威,恰好形成了大起大落的鲜明对比,令人想到一向威震异域的常胜将军们,如今却在江南水战中一败涂地,陷入重围绝境之中。“楼船”一词,不仅隐喻江南高大战舰的水军威势,而且恰如其分地暗示了战争所在的方位在江南:《汉书。杨仆传》载:南越反,汉武帝拜仆为楼船将军征讨,用典可谓含蓄而又贴切。
这首诗结构十分别致。本来,北周将军们征服异域全胜而归的场面,是在沌口大战前几年前陆续发生的,而诗人却把时空分散的事件集中于一时;从出征南朝到“楼船”、“不解围”,亦有一个较大的时间过程和空间距离,但诗人却用“闻道”一转,巧妙地缩短了时空距离,从而将凯旋而归——远征南朝——陷入重围这三个时空迥异的三部曲,一贯贯穿起来,前八句皆为后二句烘托陪衬的,不仅形成对比强烈,而且甚觉其包前孕后,结构完整紧密。
拟咏怀诗·日晚荒城上: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0074.html
庾信: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74.html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是借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来写景,并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凄凉之景引出对往事的追忆。诗起首就奠定了全诗的悲怨基调,后面的用典也就大多与悲怨愤恨及其死亡相关。“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一是用舜死时两个妃子为其而哭,泪洒竹上尽成斑点的典故,二是用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为齐国伐莒,死于莒国城下,其妻号哭过于哀痛,而导致杞的城墙为之崩塌。作者用此两典,暗示梁元帝的失败和江陵城的陷落。“天亡遭愤战”后的六句借典故转入对梁灭亡的反思,言说梁灭亡前乃有不少败亡的征兆,说明国亡兵败乃是天意所致,其深层则含有谴责之意。“天亡遭愤战”引项羽之典。项羽兵败时对乌江亭长说:“此天要亡我,我又何必渡江呢?”然后自刎而亡。“遭愤战”是指遭遇使人怨愤的战争。“日蹙值愁兵”指梁的国土一天比一天在缩减,将士为之而愁也没有什么用处了。“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借天文之象暗喻梁早已显出败亡的迹象。《晋书·天文志》载:“虹头尾至地,流血之象”。长虹映照军营战垒是兵败的征兆,而长星流落营中又为主将陨落的先兆。“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仍是用典。“楚歌”句用项羽兵困垓下,夜闻汉军四面楚歌之典,寓含梁朝江陵兵败多有怨恨之意;“南风”句则引《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对阵楚师则歌南风,多有死声,预言楚必然无功而返,而暗指梁元帝必败。以上六句都是引典而暗寓江陵败局乃天意难违。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则有两解,一是谴责梁朝的君臣只顾眼前的享乐,将士养尊处优,不思战争,皇帝也淫逸骄奢,不虑身后的骂名;第二解则可理解为作者的愤激之言,说的是梁亡乃必然之事,我也就借酒浇愁,不管他身后的荣誉与名声了。庾信羁留北方而不能南归,预想自己肯定会被人诟病,但想到梁的腐败无能与不可挽救,也就顾不得论身后之名而借酒浇愁了。实际上这是庾信的愤激之言,梁必败早就有预兆,我等又何德何能力挽狂澜于既倒呢?那就暂且以杯中酒而自我安慰吧!
作者庾信资料
庾信的诗词全集_庾信的诗集大全,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是著名文学家。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 查看详情>>
庾信古诗词作品: 《同卢记室从军诗》 《奉和赵王西京路春旦诗》 《拟咏怀诗·被甲阳云台》 《道士步虚词·北阙临玄水》 《咏画屏风诗·逍遥游桂苑》 《咏园花诗》 《拟咏怀诗·白马向清波》 《正旦上司宪府诗》 《咏怀·周王逢郑忿》 《仙山诗·金灶新和药》
古诗《拟咏怀诗·日晚荒城上》的名句翻译赏析
- 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 - - 庾信 - - 《拟咏怀诗·日晚荒城上》
- 日晚荒城上。苍茫余落晖。都护楼兰返。将军疎勒归 - - 庾信 - - 《拟咏怀诗·日晚荒城上》
- 闻道楼船战。今年不解围 - - 庾信 - - 《拟咏怀诗·日晚荒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