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北朝诗人 > 庾信的诗 > 对宴齐使诗 >创作背景的意思

对宴齐使诗创作背景

朝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出自:对宴齐使诗 更新时间:2020-09-18
周武帝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北齐遣使者聘周,这首诗是庾信在接待齐使时写下的。南北朝时,各国出使应对多由才高博学的官员担任。庾信早年曾为梁使者聘于东魏(北齐的前身),文章辞令,甚为邺下所称。如今庾信再度见到来自邺下的使者,自己却已成为北周官员,内心的尴尬和羞愧的可以想见的。

对宴齐使诗: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0127.html

庾信: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74.html

开头四句,写的是宴别齐使的场面。“归轩”与“送盖”相对,指使者归去的车子已经离开了宾馆,主人乘车一直将客人送出河堤,并就地设帐摆筵。筵席上劝酒人频频地传杯递盏;歌工唱着别离之曲,听来甚觉悲凉,酒正,古官名,这里指劝酒的人。这四句写来堂堂正正,然而下面二句,笔势蓦然荡开,诗人的眼光落到野外的树林在风沙上去了;再下二句,又说到邺下的故友身上去了。如此的意义不相连属,自然不是诗人笔法粗疏,而是他此刻内心矛盾的体现。齐使一到,就要回邺下了。
想当年,诗人聘使东魏,曾经使多少邺下文人相形见绌。因此,安知诗人在那些北方文人的交往中,不会流露出为这些文人不投奔文物鼎盛的梁,却以其才学为“夷狄”之国东魏服务而深深惋惜的口吻呢?当时,代表华夏正统、礼仪之邦的诗人,是何等的自豪自得啊!不料,曾几何时,邺下的故友倒尚未凋零,诗人自己却成了“夷狄”之国的臣下。这对照如此的富有讽刺意味,不能不使他汗颜,以至于觉得周遭的景物亦成了自己的写照。北方天寒,那林中的树木为耐寒而长成了厚皮,不正如自己的厚颜偷生吗?在回旋的风沙之上,大雁飞得那么低,不也如自己在北朝有志不获伸的处境吗?“林寒”二句本是实景描写,但又别有含意。《汉书》:“晁错曰:‘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其性耐寒。’”崔豹《古今注》说:“雁自河北渡江南,瘦瘠能高飞,不畏缯缴。江南沃饶,每至还河北,体肥不能高飞。”既然胡地的树皮都那么厚、北方的雁都不能高飞,那么在“胡虏”所建的北朝,做人也只能如此。因此这两句也有自我开脱之意。当然,这种开脱连诗人自己也是不能相信的,只不过是羞惭之余的无话找话而已。因此,结尾直道诗人目前已在敌朝执珪做官的情境,便包含了无限羞愧与无奈。齐使归去,齐地倘有故知问起自己,他们都会知道自己在北周做官了。这话与其说是托齐使向故人报告自己的近况,还不如说是在战栗地揣测故人对自己的讥讽与评价。
庾信自惭终食周粟,不能守采薇之操,实有难堪,情多哀思。随处触发,即成佳作。因此,本诗本该是一首应酬性的公宴诗作,经诗人略加数语,竟也成了一首情思真挚的述怀之作。由此既见得诗人痛悔自责之意无时无之,又可使读者领略其点石成金的大手笔风范,尤其是此诗将感情都强压在宴别相送的礼仪之中。一种含蓄深厚而又节制的表达方式,真可使人叹为观止。

作者庾信资料

庾信

庾信的诗词全集_庾信的诗集大全,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是著名文学家。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 查看详情>>

庾信古诗词作品: 《暮秋野兴赋得倾壸酒诗》 《奉报穷秋寄隐士诗》 《道士步虚词·洞灵尊上德》 《春日极饮诗》 《奉梨诗·接枝秋转脆》 《七夕诗·牵牛遥映水》 《秋夜望单飞雁诗》 《咏画屏风诗·千寻木兰馆》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立德齐今古》 《拟咏怀诗·楚材称晋用

《对宴齐使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