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平山诗鉴赏

朝代:南北朝 作者:孔稚珪 出自:游太平山诗 更新时间:2020-10-06
首句通过写石,刻画出太平山的山高石险。诗人在太平山中游览时,处身于峰峦之间,但见奇峰插天,巨石林立,转身移步之际,目光都被遮挡。极目远处天空,好象天空的形貌也波奇峰巨石所割裂。这种描写非常符合处身山中的实情,紧扣题中“游”字。太平山素以山石高峻出名,首句起势突兀,抓住了太平山的主要特征,使人顿感其山势险峻非常,与众不同。
次句写林。通过诗人游览山林时的感受,写出了太平山的风姿幽秀,非徒山高石险而已。太平山上树木茂盛,纵横交错,遮天蔽日。诗人漫步林下,但见道道金光从枝叶隙缝中间洒落下来,显得光影参差,却不能窥日全景。这也是诗人在山林中所看到的实景。江南气候温暖,雨水充足,与北方相比,江南山上植物生长旺盛,树林茂密,是其共同的特征。
游完山林,诗人继续乘兴寻幽探胜,穷涧涉险,突出描绘太平山的阴森寒冷。由于山涧幽深,水冷气寒,春天的花也难在此处应时开放,偶尔能开放的花,也会很决凋谢,从涧底仰望山崖,不仅高危险峻,更由于在山的背阴处,日晒不到,山崖上到夏天还留有积雪。通过两种反常的现象,又刻画出太平山与江南其他山的不同之处。涧落春荣,崖留夏雪,在江南诸山是极为罕见的,也是诗人游览太平山时最深刻的印象。
作为游记诗,这首诗对于太平山景致的描写是随着诗人的游踪逐步展开的,具有游记诗的典型特征。诗中先写诗人游览太平山的山石峰峦,体会到太平山的山之高、石之险,继而穿越山林,看到太平山的奇丽俊秀而富于生气的一面,最后至涧底,仰观俯视,用带有夸张性的诗笔,描绘出太平山的阴冷奇寒。至此,诗人通过对太平山的石,林,涧、崖几个不同方面的着力刻画,展现出太平山的完整面貌和独特景致。
诗人在描绘太平山景致时,尽力做到穷形极象,景奇语新,是这首诗的另一特色。全诗四句都是写景,基本上再现了太平山的真实景致。太平山在其家山阴(今浙江绍兴)城南78里,是诗人常去游览之处,山中景致是他所熟悉的,因此描景能做到形似逼真。在语言上也能不袭前人,自我创新,准确地描绘出太平山的景致特点。

游太平山诗: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1505.html

孔稚珪: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88.html

《飞来双白鹄》是南朝宋诗人吴迈远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讲述了一只白鹄,由于猎人无情地射杀而失去了比翼双飞的伴侣,面对此景,它却无力相救,只有哀号、孤鸣和恋恋不舍在空中盘旋。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隐喻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和丧偶之痛以及对逝者的追思和悼念。此诗把有四言掺杂的乐府古辞改为纯粹五言的乐府诗,文字显得很流畅;并且删去了后面一段人物出场的告白,结构显得紧凑。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吴迈远模仿汉乐府古辞《艳歌何尝行》,且取《艳歌何尝行》的首句为名而作。

作者孔稚珪资料

孔稚珪

孔稚珪的诗词全集_孔稚珪的诗集大全,孔稚珪(447~501),南朝齐骈文家。一作孔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刘宋时,曾任尚书殿中郎。齐武帝永明年间,任御史中丞。齐明帝建武初年,上书建议北征。东昏侯永元元年(499),迁太子詹事。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查看详情>>

孔稚珪古诗词作品: 《游太平山诗》 《折杨柳歌辞》 《懊侬歌》 《子夜歌·谁能思不歌》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 《子夜秋歌·秋风入窗里》 《酬张长史诗》 《旦发青林诗》 《子夜歌·常虑有贰意》 《子夜歌·侬作北辰星

古诗《游太平山诗》的名句翻译赏析

《游太平山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