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林应制注释译文
注释
⑴伏虎林:契丹族“秋捺钵”(行营)之地,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之白塔子(察罕城)西北,是辽代皇帝秋季游猎的地方。据说辽景宗射猎到此,有虎伏于草丛颤抖不敢仰视,因称此地为伏虎林。
⑵应制: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的命令所作的诗。
⑶南邦:南方的邦国。
⑷鸭绿(lù)江:江名,源出吉林省东南白头山,西南流到辽宁省丹东市以下,入黄海,全长795公里。
⑸灵怪:妖魔鬼怪。
⑹大千:大千世界。本是佛教语汇,指广大无边的世界。
⑺那教:怎教,怎能使。
白话译文
威风万里能压倒南方的邦国,向东去能使鸭绿江翻滚。
大千世界的妖魔鬼怪都会吓破胆,怎能使猛虎不投降。萧观音这首诗乃歌功项德之作。开头“威风万里压南邦”,歌颂道宗之武力。“万里”,写其气势之磅礴广大,无边无际。“压”字描绘出气盖世,有凌驾一切之上的威力,寓气魄压过南方的宋王朝。“东去能翻鸭绿江”歌颂辽代当时武力远达东面之鸭绿江。“翻”字对“江”而言,谓其威力无穷能翻江倒海,使江海低头让路。“灵怪大千俱破胆”,更进一步抒写道宗之威风,他不仅统摄广大无边的世界,降服人类,还要使大千世界灵怪全都丧胆。这几句诗渲染了不可抵御、压倒一切的盖世气魄。最后说“那教猛虎不投降。”扣紧“射猎伏虎”,先烘托雄壮压倒一切的气势,则降服猛虎已不在话下。诗人可谓善于运用夸张烘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诗中展现了道宗的威风与神气,而萧观音的马上豪爽、英姿飒飒,也在铿锵的诗风中显得格外生动。
⑴伏虎林:契丹族“秋捺钵”(行营)之地,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之白塔子(察罕城)西北,是辽代皇帝秋季游猎的地方。据说辽景宗射猎到此,有虎伏于草丛颤抖不敢仰视,因称此地为伏虎林。
⑵应制: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的命令所作的诗。
⑶南邦:南方的邦国。
⑷鸭绿(lù)江:江名,源出吉林省东南白头山,西南流到辽宁省丹东市以下,入黄海,全长795公里。
⑸灵怪:妖魔鬼怪。
⑹大千:大千世界。本是佛教语汇,指广大无边的世界。
⑺那教:怎教,怎能使。
白话译文
威风万里能压倒南方的邦国,向东去能使鸭绿江翻滚。
大千世界的妖魔鬼怪都会吓破胆,怎能使猛虎不投降。萧观音这首诗乃歌功项德之作。开头“威风万里压南邦”,歌颂道宗之武力。“万里”,写其气势之磅礴广大,无边无际。“压”字描绘出气盖世,有凌驾一切之上的威力,寓气魄压过南方的宋王朝。“东去能翻鸭绿江”歌颂辽代当时武力远达东面之鸭绿江。“翻”字对“江”而言,谓其威力无穷能翻江倒海,使江海低头让路。“灵怪大千俱破胆”,更进一步抒写道宗之威风,他不仅统摄广大无边的世界,降服人类,还要使大千世界灵怪全都丧胆。这几句诗渲染了不可抵御、压倒一切的盖世气魄。最后说“那教猛虎不投降。”扣紧“射猎伏虎”,先烘托雄壮压倒一切的气势,则降服猛虎已不在话下。诗人可谓善于运用夸张烘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诗中展现了道宗的威风与神气,而萧观音的马上豪爽、英姿飒飒,也在铿锵的诗风中显得格外生动。
作者萧观音资料
古诗《伏虎林应制》的名句翻译赏析
-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 - 萧观音 - - 《伏虎林应制》
-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 - 萧观音 - - 《伏虎林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