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竹图》记记》注释译文
注释
宁都:今属江西省。魏叔子:即魏禧,见《吾庐记》作者介绍。江都:今江苏扬州市。
辛亥:指1671年(康熙十年)。
戴苍:字葭湄,原籍武陵(今湖南常德)。清代画家。善写照,亦工山水人物。
金精之山:金精山,在江西宁都西北,即石鼓山。山有十二峰,峰顶皆石,望之如阵云。
甲申:1644年(崇祯十七年),是年明亡。
冶源:在山东临朐县西南。
易堂:魏禧的书斋名。
[8]寻尺:八尺。古代称八尺为一寻。
厄于闰:谓时运不济。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自注:“俗说黄杨岁长一寸,遇闰退三寸。”
匪:非。
[11]箨(tuò):竹皮,笋壳。
[12]柯:树枝。
作品翻译
宁都的魏叔子与我在江都结交,那一年是辛亥年(康熙十年)。第二年,我准备返回秀水,钱塘的戴苍为我作画《烟雨归耕图》。叔子正好来访,就在这幅图卷上题字。之后叔子也返回去了金精山,戴苍为叔子画作《看竹图》,嘱托我为之作记。
我生性特别喜爱竹子。崇祯十七年后,为逃避兵乱归隐田舍,一共迁移十次之多,每次都必定选择有竹子的地方居住。后来,又(以客人的身份)游历大同,边障之地,条件寒苦,于是种植芦苇代竹。不久之后留驻山东,在治源见到高高的竹子有数百万支,(我)特别高兴舍不得离开。回来后,我在长水上买了宅子,称之为“竹垞”。
有一次叔子路过,说金精山有峰顶十二座,其中一座叫翠微,他的书斋就在翠微这座峰顶之上。那里有梧桐、桃树李树、橘树柚树,独独没有竹子生长。在翠微峰上种竹,是从叔子开始的。到了现在,山岗上下,(已经)全都是竹子了。应该是我们两人的嗜好恰好相同吧。一些珍贵的树木,从两片叶子,长到八尺长,时间久了就成为树林;(它们)也有可能在霜雪之下死亡,或在灾厄之时停止生长。像竹,只有守住它的根本,它的树枝顶端才可以迎天直上,这难道不是只有君子才有的操守?竹子勃发生长,傲然无所畏惧,正好似豪杰之士,不染泥污而卓然立于众人直上。
叔子在易堂读书有二十年,天下没有知道叔子这个人的。有一天他乘小船,顺流至吴越,与四海之内谈论文章的人,在这里交流,好像竹子从笋壳内破出一样,突然就冲向云霄了(这里是指叔子一鸣惊人)。文章的要妙所在,也好似种竹一样,必须要能够摒弃陈陋的习惯,意趣灵动(才可有所建树)。当它生长的时候,树枝必然奇异(意思是:当这文章显露于世时,必然迥异突立,不同凡响)。只要叔子不满足自己已有的所学就可以了!此文选自《曝书亭集》卷六十六。这是一篇为戴苍替魏禧画的《看竹图》作的图记,写于1672年(康熙十一年)。文章从自己的爱竹成癖说起,说到魏禧有此同好。进而展开了对竹的赞美,称它不仅“有君子之守”,而且“突怒无畏”,像“豪杰之士”。作者又进一步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竹的“解于箨而骤干夫烟霄”,真像魏禧的由默默无闻而被“交推其能”的扬眉吐气。而且再进一步把文章比作种竹,“务去其陈根,疏而壅之。其生也,柯叶必异。”文章写得很别致,不失为诗人的想象与气质。
宁都:今属江西省。魏叔子:即魏禧,见《吾庐记》作者介绍。江都:今江苏扬州市。
辛亥:指1671年(康熙十年)。
戴苍:字葭湄,原籍武陵(今湖南常德)。清代画家。善写照,亦工山水人物。
金精之山:金精山,在江西宁都西北,即石鼓山。山有十二峰,峰顶皆石,望之如阵云。
甲申:1644年(崇祯十七年),是年明亡。
冶源:在山东临朐县西南。
易堂:魏禧的书斋名。
[8]寻尺:八尺。古代称八尺为一寻。
厄于闰:谓时运不济。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自注:“俗说黄杨岁长一寸,遇闰退三寸。”
匪:非。
[11]箨(tuò):竹皮,笋壳。
[12]柯:树枝。
作品翻译
宁都的魏叔子与我在江都结交,那一年是辛亥年(康熙十年)。第二年,我准备返回秀水,钱塘的戴苍为我作画《烟雨归耕图》。叔子正好来访,就在这幅图卷上题字。之后叔子也返回去了金精山,戴苍为叔子画作《看竹图》,嘱托我为之作记。
我生性特别喜爱竹子。崇祯十七年后,为逃避兵乱归隐田舍,一共迁移十次之多,每次都必定选择有竹子的地方居住。后来,又(以客人的身份)游历大同,边障之地,条件寒苦,于是种植芦苇代竹。不久之后留驻山东,在治源见到高高的竹子有数百万支,(我)特别高兴舍不得离开。回来后,我在长水上买了宅子,称之为“竹垞”。
有一次叔子路过,说金精山有峰顶十二座,其中一座叫翠微,他的书斋就在翠微这座峰顶之上。那里有梧桐、桃树李树、橘树柚树,独独没有竹子生长。在翠微峰上种竹,是从叔子开始的。到了现在,山岗上下,(已经)全都是竹子了。应该是我们两人的嗜好恰好相同吧。一些珍贵的树木,从两片叶子,长到八尺长,时间久了就成为树林;(它们)也有可能在霜雪之下死亡,或在灾厄之时停止生长。像竹,只有守住它的根本,它的树枝顶端才可以迎天直上,这难道不是只有君子才有的操守?竹子勃发生长,傲然无所畏惧,正好似豪杰之士,不染泥污而卓然立于众人直上。
叔子在易堂读书有二十年,天下没有知道叔子这个人的。有一天他乘小船,顺流至吴越,与四海之内谈论文章的人,在这里交流,好像竹子从笋壳内破出一样,突然就冲向云霄了(这里是指叔子一鸣惊人)。文章的要妙所在,也好似种竹一样,必须要能够摒弃陈陋的习惯,意趣灵动(才可有所建树)。当它生长的时候,树枝必然奇异(意思是:当这文章显露于世时,必然迥异突立,不同凡响)。只要叔子不满足自己已有的所学就可以了!此文选自《曝书亭集》卷六十六。这是一篇为戴苍替魏禧画的《看竹图》作的图记,写于1672年(康熙十一年)。文章从自己的爱竹成癖说起,说到魏禧有此同好。进而展开了对竹的赞美,称它不仅“有君子之守”,而且“突怒无畏”,像“豪杰之士”。作者又进一步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竹的“解于箨而骤干夫烟霄”,真像魏禧的由默默无闻而被“交推其能”的扬眉吐气。而且再进一步把文章比作种竹,“务去其陈根,疏而壅之。其生也,柯叶必异。”文章写得很别致,不失为诗人的想象与气质。
作者朱彝尊资料

朱彝尊的诗词全集_朱彝尊的诗集大全,朱彝尊(1629年10月7日-1709年11月14日),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 查看详情>>
朱彝尊古诗词作品: 《题退谷·退翁爱退谷》 《题岘山洼樽亭》 《暝·暝投人外宿》 《夜宿天宁寺大风和徐四处士韵》 《九日同张缪集钱宅分赋》 《曝书亭偶然作·蒲萄煎浓注酒瓶》 《有怀作诗·传道朱明洞》 《凤凰台上忆吹箫·答曹秋岳侍郎》 《击梧桐·送曾道扶归里》 《寄怀徐孝廉》
古诗《《看竹图》记》的名句翻译赏析
- 予性癖好竹。甲申后,避兵田舍,凡十余徒,必择有竹之地以居 - - 朱彝尊 - - 《》
- 宁都魏叔子与予定交江都,时岁在辛亥。明年,予将返秀水,钱塘戴苍为画《烟雨归耕图》 - - 朱彝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