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梅鉴上人注释译文
注释
①梅鉴上人:弥陀庵住持僧人。郑板桥两次客居泰州,都住在他这里。②海陵:县名,西汉时所置,明朝并入泰州。梅鉴上人的庙宇在这里。③狂客:作者自指。《清史·郑燮传》:燮“日放言高谈,臧否人物,以是得狂名”。钟鼓:指僧人礼佛诵经时所奏的乐器。比丘:梵文的音译,俗称和尚。
译文
海陵南郭很少有人居住,只见古树、斜阳和残破的佛楼。小路上笼罩着黄昏时的炊烟,篱笆旁的菊花细弱,秋天家家豆棚的叶子变黄。云山与我订立了再会的盟约,而在寺庙无情的钟鼓声中你将要终老一生。回头看自己留宿的房中,窗户黑糊糊的,冷风吹着窗纸发出飒飒飕飕的声音。
1933年(雍正十一年)秋,郑板桥客居海陵的弥陀庵。梅鉴上人与郑板桥早有交往,此次重逢,甚是难得。梅鉴上人不修边幅,常着一身破僧衣,又酷爱诗文,常请郑板桥题诗写字。二人闲散的气质十分相投,交情自是不一般,所以这首留别诗与一般的留别诗有所不同,没有依依送别的描写,而是带有几分孤寂的情调。
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来表现自己的心情,诗中选择了古树、斜阳、破佛楼、篱菊、黄叶、豆棚、云山、钟鼓、旧房、暗窗、寒纸一系列格调凄清的意象,传达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一径晚烟篱菊瘦,几家黄叶豆棚秋”一句,很好地渲染了全诗闲淡平静的气氛,让人感到诗人内心虽然孤寂,却是非常安然。彭廷梅评此诗:“澹然绝尘。”(《国朝诗选》卷四)确实如此,此诗在写景和表情达意时都脱去了尘俗之气而带有浓厚的佛禅气息。
①梅鉴上人:弥陀庵住持僧人。郑板桥两次客居泰州,都住在他这里。②海陵:县名,西汉时所置,明朝并入泰州。梅鉴上人的庙宇在这里。③狂客:作者自指。《清史·郑燮传》:燮“日放言高谈,臧否人物,以是得狂名”。钟鼓:指僧人礼佛诵经时所奏的乐器。比丘:梵文的音译,俗称和尚。
译文
海陵南郭很少有人居住,只见古树、斜阳和残破的佛楼。小路上笼罩着黄昏时的炊烟,篱笆旁的菊花细弱,秋天家家豆棚的叶子变黄。云山与我订立了再会的盟约,而在寺庙无情的钟鼓声中你将要终老一生。回头看自己留宿的房中,窗户黑糊糊的,冷风吹着窗纸发出飒飒飕飕的声音。
别梅鉴上人: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02557479409454.html
郑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47.html
别梅鉴上人,清代郑板桥的七言律诗。这是一首留别诗。据道光刊本《泰州志·寺观》:“弥陀庵,在南山寺东南,兴化郑燮有诗。”即指此。1933年(雍正十一年)秋,郑板桥客居海陵的弥陀庵。梅鉴上人与郑板桥早有交往,此次重逢,甚是难得。梅鉴上人不修边幅,常着一身破僧衣,又酷爱诗文,常请郑板桥题诗写字。二人闲散的气质十分相投,交情自是不一般,所以这首留别诗与一般的留别诗有所不同,没有依依送别的描写,而是带有几分孤寂的情调。
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来表现自己的心情,诗中选择了古树、斜阳、破佛楼、篱菊、黄叶、豆棚、云山、钟鼓、旧房、暗窗、寒纸一系列格调凄清的意象,传达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一径晚烟篱菊瘦,几家黄叶豆棚秋”一句,很好地渲染了全诗闲淡平静的气氛,让人感到诗人内心虽然孤寂,却是非常安然。彭廷梅评此诗:“澹然绝尘。”(《国朝诗选》卷四)确实如此,此诗在写景和表情达意时都脱去了尘俗之气而带有浓厚的佛禅气息。
作者郑燮资料
古诗《别梅鉴上人》的名句翻译赏析
- 回首旧房留宿处,暗窗寒纸飒飕飕 - - 郑燮 - - 《别梅鉴上人》
- 云山有约怜狂客,钟鼓无情老比丘 - - 郑燮 - - 《别梅鉴上人》
- 一径晚烟篱菊瘦,几家黄叶豆棚秋 - - 郑燮 - - 《别梅鉴上人》
- 海陵南郭居人少,古树斜阳破佛楼 - - 郑燮 - - 《别梅鉴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