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朱监纪四辅鉴赏

朝代:清代 作者:顾炎武 出自:酬朱监纪四辅 更新时间:2020-10-16
诗的首联是大难之后的感喟之词。“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古人感叹世事变迁,常以物是人非相称。而在这清初的十年中,经历了生死交关的艰难历程不仅人非、物非,事事皆非,诗人和朱四辅都是经过了曲折艰辛的“辛苦”归程,九死一生,才得以“生归”活着过来。回首往事,自心中升起一种沉痛悲凉的沧桑感。更尤有盛者,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尤其在江南一带,是比任何改朝换代都更加惨绝人寰的。
颔联是对历史的沉痛回顾。“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北京城破。五月,福王朱由崧称帝,命史可法督师于扬州。由于南明朝廷昏庸,内讧不断,致使清兵长驱南下。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制造了“扬州十日”历史事件。五月,南明弘光帝被俘,次年死。顾炎武这里只是指出了当时历史最沉痛的一刻。“愁”是愁南明旧朝的昏聩,“痛”是痛满清新朝的暴酷,一“愁”一“痛”之间,蕴含了历史的悲感。
颈联写时光如水逝,历史犹在目。“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各地反清武装斗争连绵起伏,一直延续了四十年,“碧血末消”既表现了反清斗争的激烈、烈士们的血洒疆场,又表现了仁人志士坚强不屈的意志。诗人写诗时是四十岁,不当以老人自称的,这里的“白头相见”显然流露出了一种人生短暂功业未就恢复大计遥遥无期的惆怅与感慨,然而顾炎武虽然是艰难困苦,他还是念念不忘那为之奋斗的理想,于是与友人相见,自然而然地叙起了从前的战争生涯。这一联看似平淡,然而平淡之处自有心胸的流露,与友人相对,他想到的不仅是旧日的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他为之奋斗的是未来他那复明的理想境界。
尾联诗人与友人互勉,寄希望于来者。诗人为了理想的未来,他告诫友人不要叹息,要像古代的英雄那样去奋斗:“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这两句,诗人是以朱祜比朱四辅。“式微”这里代指哀叹,是鼓励朱四辅不要意志消沉,不要只是哀怨悲叹,而要像东汉的朱祜那样建功立业,为恢复故国而努力。这里不仅是鼓励友人,实际上也是在表现自己那不屈服的坚强意志。
这首诗悲叹往事凄楚动人,但格调并不仅仅流于低沉凄婉,在哀伤悲凉之中同样也洋溢着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热情,这热情是顾炎武其诗的热情,也是其人的热情。

酬朱监纪四辅: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3535.html

顾炎武: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61.html

《路舍人客居太湖东山三十年寄此代柬》是清代诗人顾炎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一二句叙写诗人年老体衰及抗清伴侣减少的景况;三四句表明诗人坚持斗争的壮志。诗人寄诗代柬,通篇抒发了其雄心未灭,抗清到底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故国不堪回首的悲凉情绪。全诗语浅旨远,托物寓意,以翠鸟美喻路泽溥,二人共勉,意趣高古。
这首诗作于康熙十四年(1675)。路泽溥在明亡后,存南方坚持抗清斗争,屡图恢复,不肯出仕,隐居苏州太湖东山三十年。因顾、路二人在拒不降清、保持民族气节方面志同道合。故诗人以此诗代信相寄。

作者顾炎武资料

顾炎武

顾炎武的诗词全集_顾炎武的诗集大全,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查看详情>>

顾炎武古诗词作品: 《感事·清跸郊宫寂》 《过李子德·忆昔论交日》 《寄李生云沾时寓曲周僧舍课子衍生》 《一雁·一雁度汾河》 《介休·淡霓生岩际》 《友人来坐·昨过河东望首阳》 《次耕书来言时贵有求观余所著书者答示》 《济南·落日天边见二峰》 《寄次耕·入雒乘轩车》 《京口即事·白羽出扬州

《酬朱监纪四辅》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