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文山祠鉴赏

朝代:明代 作者:边贡 出自:谒文山祠 更新时间:2020-12-01
首联先写文山祠内庄严肃穆的气氛。红色的帷帐映着灯火,摇晃在寒风里,这景色让诗人想象文天祥当年在风雨飘摇中孤军奋战的历史场面,显示文天祥的爱国精神远远没有消失。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虚实相衬,从而表现出文天祥不屈的英灵,也暗含了对文天祥死难的痛悼与钦敬。这一联,讴歌了文天祥的坚贞爱国情操,并把“英灵迥未消”五字作为全诗的纲领,以下皆由此而生发。
颔联用洗炼的笔墨,概括了文天祥不平凡的人生道路。“乾坤浩荡身难寄”,南宋灭亡,国家不存,文天祥避敌追捕,然而乾坤浩荡,无处寄孤臣义士之躯。“道路间关梦且遥”,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押往元都燕京,这句写押解途中情景。文天祥抗元不果,忠义难寄,诗人用十四字描述文天祥九死一生,百折不挠的经历,暗含诗人对文天祥浩然正气的赞赏。
颈联连用数典进一步地深化了文天祥的坚贞爱国情操。上句写实,诗人来到燕京,凭吊文丞相祠,耳边传来“子规”在月下的悲啼声,如哀如怨,顿生对文天样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崇敬之意。下句以“精卫填海”的故事,说明“填海”是不可为之事,精卫决心要填,寓意文天祥抗元的决心。就当时大势看,抗元胜利的把握是很小的,而文天祥忠于宋朝,正以精卫填海的精神去实现抗元之志;又以钱塘江怒潮,喻其坚贞不屈的精神,赞美了文天样忠义爱国思想。诗人在这里巧用数典,使“英灵迥未消”进一步具体化,对仗工稳,用典切题,语意悲壮,激扬正气。
尾联为了表现这种精神的感召力量,作了夸张性的描写。丞相祠前也有像岳坟那样枝皆南向的树木,表明树枝也受到丞相精神的感召,不肯向北方的敌人屈服。南面向阳,树枝容易发旺,这本是自然现象,诗人为了歌颂丞相爱国精神之伟大,因而产生这种联想。把“西湖树”和“丞相祠”联在一起,也是有意使南宋两位民族英雄有所关连,在发扬爱国精神方面,起到前后继承和相互辉映作用。诗至此而止,造成余响不息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歌颂了文天祥的英灵浩气长存天地之间,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诗从文山祠周围气氛落笔,颔联仅用十四字,高度概括文天祥的光辉业绩,用笔精练。颈链展开想象,句子富于主观色彩。尾联回到祠堂,用祠中之树遣枝向南描写文天祥魂魄不散,誓向南宋的一片忠诚。这首诗的写作特点,在于运用神话典故,作联想的浪漫手法,歌颂文天祥坚贞的爱国精神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全诗用典妥切,属对工整,精致细密。

谒文山祠: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58627.html

边贡: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909.html

《重赠吴国宾》是明代文学家边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二句写诗人的朋友乘舟南归的情景,极尽委曲之能事;后二句写诗人的感慨,含蓄而真挚。全诗命意委婉,篇幅虽短,情谊偏长。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诗意看,此诗是诗人送友人吴国宾由京师归江汉之作。从诗题中的“重赠”来看,此前诗人已有诗送别,此诗为再赠之作。

作者边贡资料

边贡

边贡的诗词全集_边贡的诗集大全,边贡(公元1476-1532年)字廷实,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ldqu..... 查看详情>>

边贡古诗词作品: 《山行即事·陵署青青生午烟》 《入寺·共邀黄鹤侣》 《寄吕思泉次韵》 《望岳亭为王生作时其父戍云中》 《解印后病中书怀二首留别南都诸同游》 《再次钱江楼》 《仲冬望日先陇述哀》 《寿文孔旸·寿域开梁苑》 《和泛池·窈窕回塘西郭边》 《过王生庐墓

《谒文山祠》相关古诗翻译赏析